自主招生报考 重在“精准投放”

2015年03月04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截至记者发稿时,北京已有十几所高校陆续公布2015年自主招生简章。根据流程,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报名集中在3月,考试时间集中在6月中旬。

往年部分高校组成的“北约”、“华约”、“卓越”等笔试联盟今年全部取消。向多所高校申请报名并通过高校审核的考生,在考试时间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可参加多所高校的考核。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史贞军建议,选择报考学校重在“精准投放”,而非“多多益善”。

报考质量>数量

史贞军建议,为避免考核负担过重,考生要理性选择确定参加考核的高校。首先,考生要对自己有个自我分析,而不是单纯地从“数量”上确定报考几所院校。新的自主招生政策采取“自荐”的方式,在报名环节上看似更容易了,但实际上报名的“有效性”却变得更低了。

并不是报考越多的学校胜算就越大,而是看考生的成绩、特长是否靠近学校的要求。如果自身素质和准备的材料和学校招考要求匹配度强,考生很可能报考1至2所院校就能被选中。如果考生认为自己所准备的材料不是特别突出,就可以适当多报几所院校,但总量不宜过多,控制在3至5所即可。

在选择学校时,考生可以根据平时成绩定位来做判断。如果平时成绩相对稳定,在选择学校时可以集中在往年录取分数差不多的院校;如果平时成绩波动较大,报考学校的录取分数间就要有一定梯度。

学校和专业同样重要

史贞军建议,考生在选择报考学校时,要把学校和专业结合起来考虑。

自主招生主要考察考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考生在做选择时要将自身最大的学科优势和创新能力与学校的招生专业紧密匹配,选择更能发挥自身特长的学校和专业。不同学校或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招考条件中可能会对考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可能两所学校都要求考生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得奖,但考核点不同。

考生和家长要跳出“只是为了得到优惠分值”而报考自主招生的心理,要在报考前做一个发展规划,想好考生的特长和选择的专业是否有长久的发展,让考生更容易接近心仪的专业。

考试撞车,如何取舍?

根据现在已经公布招生简章的学校来看,不少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时间集中在6月中旬,而且今年取消了联考,学校单独组织考试,这就可能发生考生喜欢的几所学校考试时间“撞车”的情况。考生该如何取舍呢?

史贞军建议,考生除结合特长选择与自己“匹配性”更高的学校外,还要根据高考后的“估分”来做取舍。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统一挪到高考后进行,考生可以在这个“时间差”里先估算一下自己的分数。如果有2至3所心仪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在同一天进行,考生就可以按照估算的分数,结合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选择一所更有希望被录取的学校。

今年自主招生考试改革较多,学校的考核方式也会做出改变,不同学校的考核重点不尽相同。多数大学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笔试+面试,如同济大学、南开大学等;还有些大学采用综合素质面试,如浙江大学的综合测试就以面试为主,主要考查考生专业素养、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和综合素质。考生是否能被学校“相中”,主要取决于平时的积累,而不是靠临时“突击”。高考前,考生还是要专心准备高考,而不用专门备考自主招生。(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