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自强计划”36人进复试 86%来自农村

2012年03月2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们学校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全校都很高兴,这几天一直有老师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尽管降下春雪的北京比较寒冷,但四川省南江县长赤中学副校长杨小松坚持在清华大学(招生办)的考场外等待自己的学生蒋河川。

  3月17日至18日,包括蒋河川在内的36名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自强计划”考生来到北京参加清华大学自主选拔复试。

  补贴农村考生交通费和住宿生活费

  面对连续5年79%的国家级贫困县没有学生考入清华的情况,该校今年首次在全国推出“自强计划”,在经济、教育欠发达地区投放更多招生指标,覆盖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所有中学。

  该计划采用中学推荐的方式报名,每个符合推荐条件的中学至多可推荐一名学生。审核通过的学生免除自主招生考试费用,可申请补贴往返交通费用和在清华考试期间的住宿和生活费用。根据材料审核、笔试、面试和实地考察的综合情况给予通过者高考降30分至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

  作为自主选拔中的特殊部分,“自强计划”与“拔尖计划”、“领军计划”共同构成清华“新百年计划”。“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充分体现“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因材施招,促进公平”的理念。

  复试学生86%来自农村家庭

  据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介绍,今年共有157名申报“自强计划”的学生通过材料审核参加清华自主选拔笔试,而进入复试的36名学生来自26个省份、36个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及以下中学,其中14个县近5年没有学生考上过清华。这些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的比例达到86%,还有5名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彝族、白族的少数民族学生。

  蒋河川告诉记者,自己父母都是农民,因为家境不富裕,他放弃了进入更好高中的机会,而选择在农村学校读书,“但是我喜欢科技发明,和同学做了一个能测量三角函数的尺子,获得了市里的科技创新一等奖”。

  来自河南省卢氏县的考生小赵报考的是“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实验班”,他家两次遭遇特大洪灾,经济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一直担任班长,被评为省级优秀班干部,在没接受过任何辅导的情况下,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得全市第一名。

  “他们缺的是机会。”于涵感叹道。据介绍,进入面试环节的“自强计划”考生均品学兼优,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自强不息,绝大多数在学校名列前茅。

  调整面试内容让农村考生“有话可说”

  在考场外等候的人群中,凭衣着就不难辨别出参加“自强计划”的考生家长。一位来自甘肃陇西的家长告诉记者,他在兰州打工,这次是辞掉工作来陪孩子考试的。“孩子的车票、住宿、吃饭,都是清华管,住的是单人间,条件好得很。”这位家长说,“虽然孩子在全校成绩数一数二,但是放在全国还有差距,如果没有这次机会,考上清华、北大是很难的。”

  据于涵介绍,为了避免社会培训、信息不对称等给不同考生群体带来的“不公”,清华不断对考试方式进行调整。今年在综合面试中取消了表演痕迹较重的“自我陈述”环节,为高中生量身定做“半结构化”面试,多采用“常见题”,少涉及“热点题”,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说,着重考查个人与社会理想、成就动机、自主意识、领导力、抗压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

  据介绍,清华自主招生占整个招生计划的5%左右,其中“自强计划”和“拔尖计划”分别占招生总数的1%左右。于涵说:“自主招生是高考的重要补充,但它更深刻的内涵是促使大学加强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改变选材观、育才观,同时为基础教育提供一种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