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高考志愿填报五大纠结

2025年06月18日 来源:北京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问题2 在院校专业组中被心仪专业录取的概率大不大?

今年专业组更纯粹对考生利好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吕朝伟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院校专业组”现在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如何吃透填报规则、尽可能让自己被录取到心仪的专业,还是需要做一些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在此,我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通俗来讲,“院校专业组”就是根据选考科目要求把一个学校的本科招生专业分成若干个组。考生在填报的时候,需要先选择专业组,再选择组内的专业。在投档的时候,每个专业组都会有对应投档线。不同省份对于专业组的数量设置是不同的,譬如北京可以填30个专业组,山西则可以填45个专业组。通常考生在一个专业组最多可以填报6个专业。所以,考生还是需要充分考虑本省实际情况以及目标院校和专业组的数量、专业类别等多个因素,合理填满专业组以及专业。

2025年是综合改革落地省份最多的一年,也是“物化捆绑”第二年,再加上专业较大程度上会影响录取分数,所以今年可能部分高校会在专业组设置方面做一些调整,考生在参考往年录取分数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摸清楚目标高校的专业组以及专业类别、招生计划的变化。但整体上看,相比较于传统的“学校+专业”的填报模式,“院校专业组”给考生带来最大的利好就是可以聚焦自己的专业偏好方向和领域。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除北京外,在其他院校专业组省份设置了2个物化组,“组1”包含了工科试验班、理科试验班、材料高精尖班、纳米试验班4个精英特色班以及人工智能等7至11个新兴专业,“组2”包含了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等7至11个优势工科专业,专业组设置整体上特色鲜明、干净纯粹。

“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仍然是平行志愿,特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首先,考生根据自己的意向和分数,按照“冲刺组”“稳妥组”“保底组”的思路,将符合条件的专业组列出来,填报的时候把最想去的专业组放到前面。考虑到今年不少高校扩招,建议考生在参考往年位次时可以再大胆一些,略微扩大位次范围,将“平行志愿”的优势充分利用好。

接下来,在填报组内专业时则要仔细研究后再排序。考生可挑选1至2个最想读的专业放前面,但切忌将心仪专业和热门专业混为一谈,同时要避免全填热门专业,降低被调剂的风险。再选择2至3个分数位次较匹配且比较中意的专业放中间位置,最后选择2至3个自己能够接受的专业作为保底专业放在后面。如果考生特别想读某个专业,则可以通过降低院校层次来提高录取的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所有人都应该勾选“服从调剂”。对于自己不能够接受的专业,考生要做好心理准备,万一被调剂了,是否能够接受。我不太建议考生将专业因素考虑过重,一方面要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专业选择,鼓励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遵从兴趣。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目前转专业政策比较宽松,譬如北京科技大学作为最早实行转出零门槛的高校之一,转专业成功率一直在80%左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