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考心语丨投档与录取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刘玉祥
高考招生里有不少技术用语,准确掌握它们的内涵,有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招生全流程。本期“沪考心语”向大家介绍两个常用概念:投档与录取。
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对录取的概念比较熟悉,对投档的概念比较陌生。这没有问题,毕竟填志愿的目的就是为了录取。但大家需要知道,在实际招生中,并非填完志愿之后直接进入录取环节,期间还要经历一个十分重要的投档过程。
招生流程中最重要的操作步骤有三个,一是填报志愿,二是投档,三是录取。三者的操作主体不同。填报志愿的主体是考生,投档的主体是省级考试机构——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考试院,录取的主体是招生院校。
在上海,无论填报哪个批次的本科志愿,都要填报两层志愿。第一层是填报院校专业组,第二层是填报该组之内的具体专业。
院校专业组是上海2017年进入高考综合改革之后创造的新事物。设置院校专业组的目的是将招生院校针对不同专业提出的科目要求与填报考生的选考科目进行精准匹配,避免后续操作中发生进档考生不符合招生院校需求的情况。一所招生院校可能会将其招生专业分置于若干个院校专业组之中,考生填成某个院校专业组志愿的前提是本人选科符合其科目要求。
志愿系统自动要求考生选填完某个院校专业组志愿之后,必须继续在该组内填报专业志愿。考生至少要选填其中1个专业,最多可以选填4个专业,并以是否服从专业志愿调剂来表达对未选填专业的接受态度。
当考生填完志愿之后,一般来说,除了参加综合评价批次的校测等,几乎不再有主动作为的空间,本人能做的事情是等待录取结果。但录取无法由招生院校直接完成,需要等待考试院的投档。
考试院先要完整检查考生志愿库,确认无误之后按批次进入招生流程。当启动某个批次操作程序时,由考试院通过投档系统按照所有考生填报本批次志愿的情况进行有序投档。
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的投档原理与方式不同。
在执行顺序志愿的批次,考试院先进行一志愿投档,要等待招生院校录取结账后才能进行二志愿投档。开展二志愿投档时,投档系统将一志愿不录取考生与一志愿未能投档考生列在一起,按其填报的二志愿启动投档。后续程序周而复始,直至该批次录取完毕。
在执行平行志愿的批次,投档系统将所有填报该批次志愿的考生由高分到低分排成一列,逐个检索每位考生志愿,凡遇尚未投足的院校专业组即将当前考生投入该组。平行志愿模式只需一轮就完成所有可投考生的投档工作,因志愿选择过高而未能投成的考生被定义为脱档。脱档考生只能参加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投档。
每个批次完成投档后,由接档院校根据专业录取规则开展录取工作。专业录取通常有三种办法:分数优先、志愿优先和专业级差分,绝大部分院校采用分数优先办法。
分数优先的原理就是平行志愿的原理,院校把所有进档考生按分数高低排成一列,针对他们的专业志愿依次确认将其录取哪个专业。
录取过程中,需要遵循院校事先公布的招生简章规定。如果进档考生不满足所选专业特定的单科成绩、身体条件或其他要求,那么就不能被该专业录取。未能被所选专业录取,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只能被作退档处理。退档是录取中的最大遗憾,避免退档的最佳做法是不要选择自身条件不符的志愿,并且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招生院校完成录取工作后,会将所有录取和不录取考生全部提交考试院。考试院收档后就组织力量进行逐个复核检查,确保院校录取结果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