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综合评价VS统招 明年高考怎么选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7年适逢新高考元年,测试科目也将从“3+1”变成“3+3”,对今年的考生而言,错过2016年录取风险极大,这也增加了考生对综合评价填报的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一鸟在手胜百鸟在林”心态也可能逐渐变化,当大家共同意识到综合评价其实主要适合“博学校”或者“博专业”时,高分考生可能会逐渐放弃综合评价,使得综合评价的分值降低。国家专项招生计划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计划也优先于统招录取,在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不少高分考生填报,分数高于统招。但在这一招生计划经过两年后,高分考生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通过统招进入该校或某热门专业,填报国家专项招生反而浪费考分,甚至使得自己的选择受到了局限,于是不少高分考生放弃填报该志愿,目前该专项招生分数已经低于统招20余分。
二、各校综评统招分差“远近高低各不同”
九所高校的综合评价与统招的分数差或高或低,呈现分化:一是复旦、交大两校综合评价分数比统招分数低很多分,有较大的落差。这两所高校的分数去年也是同样如此。这实际上是综合评价选材的一个重要导向:学生只要综合素质突出,虽然统招分不够,也可以通过综合评价博一博名校。
二是其他高校综合评价分数比统招分数高或者相对接近,如上财、上外等校综合评价分数略高于统招分数。
正如前文所述,这批学生通过综合评价优先录取心中有底,炒高了综合评价分数。
三是综合评价文科提档分数普遍较高,历年上海考生文理比列、优质大学的文理招生计划均接近1:3.5,文理科学生不均衡使得综合评价文科提档分数较高。2017年起不分文理,考生在考虑综合评价提档线时,可以不再考虑这个因素。
三、招生计划或是影响分数线的重要影响因素
今年综合评价招生中除复旦、交大综合投放计划较为突出外,各校综合评价的计划基本限定在统招计划的20%内,计划的多寡,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了各校的综合评价提档线、统招录取分数线上。
如表二,复旦、交大在上海的招生计划近95%,其绝大部分的学生均通过综合评价录取,录取人数众多,自然使得两校综合评价的调档线低于统招录取线。而其他几校综合评价比例少,综合评价调档线较高,特别是上海大学,综合评价招生占总计划6%,文科和理科均高出统招5分以上。
四、综评录取不见得使高考成绩利益最大化
不少考生6月底获知自己取得综合评价录取资格后,反而高兴不起来,这些考生高考分数很高,但在综合评价校测表现不突出,最后录取为该校的冷门专业;而实际上当时他如果放弃综评,直接通过统招反而能进入该校的热门专业。这个风险,本文作者今年上半年几次公开提醒考生和家长 (上海财经大学也是唯一在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提示该风险的学校)。然而这样的结局还是发生:某校综合评价录取中超过500分以上的考生有10%左右进入了冷门专业,他们如果放弃综评,其原始分足以通过统招进入该校热门专业。
一言以蔽之,综合评价合算还是统招合算? 本文认为从调档线(录取线) 来看:复旦交大,综合评价更合算,其他高校则各有千秋。2017年的考生该如何选择? 情况很复杂,尚难下结论。
( 作者:彭曦 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办副主任)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