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外地高校不一定吃亏

2013年05月14日 来源: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上海考生正在填报高考志愿。留在本地,还是选择外地?这是京沪等大城市考生和家长十分关心的“核心”话题之一。笔者认为,京沪考生报考外地高校不一定吃亏。

  外地院校实力不差

  北京、上海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报本地高校的多,报外地的少,志愿分布不均衡。以北京为例,每年外地院校在京招生人数占总计划的五分之一左右。如果考生想上本科院校,但又不考虑外地院校,这无疑缩小了选择的范围,给自己设置了障碍,加大了竞争的难度。

  实际上,在京沪招生的外地院校很多是部委直属高校或省市重点大学,其中包括很多“985”和“211”工程高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强,科研水平高,对考生深造有很大的益处。以“985”工程高校为例,虽然京沪两地拥有10多所,但其他省市加起来有20多所,可选择的高校不少。因此,考生和家长要正确认识外地院校,以增加录取机会,降低竞争难度。

  同样成绩选择高层次学校

  北京、上海的考生综合素质高,无论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与人交往能力上都有很突出的表现,受到很多外地高校老师的认可和赞赏。同样的成绩,在北京、上海不能上理想的重点大学,但可以选择外地的重点大学;同样的成绩,在北京、上海进不了本科院校,却能上外地的本科。上海市为了鼓励考生积极报考外省市普通高校,还对报考外省市普通高校的上海生源考生实行“适当加分投档和降分投档”等优惠政策。

  同样的成绩,京沪考生报考外地高校要比报考本地高校的层次高一些。因此,考生要开阔视野,不放弃任何机会,有意识地报考外地大学。但考生报考外地院校时要注意,热门地区、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招生分数很可能也会较高,并不是所有外地院校分数都低。

  选择外地有助于考生成长

  北京、上海的考生大多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城市,脱离舒适的生活,远离父母;而家长也往往不愿子女离开,担心孩子照顾不好自己。考生、家长要认识到:一个从小在蜜罐中泡大的青年人,到外地上大学,对其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现在,绝大多数考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长辈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往往缺乏自立、自理的生活能力,不大懂得珍惜与节俭,将来走上社会适应能力弱。

  如果考生选择到外地上大学,一边学知识,一边长能力,对生活自理能力和意志品德等方面培养有很大的好处。此外,到外地上学,考生还可以接触到不同地域的文化与风土人情。只要家长放手让考生去外地锻炼,孩子的变化就会令父母吃惊并感到欣慰。

  孩子终究要独立生活,不可能一辈子绑在身边。作为家长,放开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作为考生,勇敢走出去,丰富自己的阅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成长。

  回原地就业有保证

  在高招咨询过程中,很多家长担心的是报考外地院校迁不迁户口,迁出去的户口能否回来?其实考生和家长不必担心户口迁移的问题。北京、上海为了鼓励考生踊跃报考外地院校,针对考生、家长十分关注的户口问题制定了相关政策。现在绝大部分外地院校录取北京、上海生源不要求迁户口。即使少数院校要求迁户口,考生毕业时,户口也能通过正常渠道转回北京、上海,并顺利就业。京沪两地还为在外地就读的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服务。

  总之,考生家长不要把眼光局限在本地,而要开阔视野,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

  本文版权归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