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高考填志愿是个技术活
2011年08月22日
来源:海峡都市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案例3:扎堆拼省内高校 未被录取
小H:文史523分,本科未录取。
小H高考成绩523分,超过今年文史类“本二线”50分。由于今年福建省高招取消“本三批”录取,将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全部并入“本二批”招生,导致了今年划定的“本二线”远低于往年。虽然小H的成绩超过二本线50分,但不能简单地把往年“超线分”作为填报志愿的依据。可惜小H没留意这个新政策。
由于小H是位女生,家长不希望她到省外上大学,于是她选择的六所公办院校是清一色的省属高校。分别是:“A厦门理工学院(面向全省),B闽江学院(校本部),C福建师范大学福清校区,D泉州师范学院,E莆田学院,F福建江夏学院”,结果她作为保底的F志愿——福建江夏学院今年文史投档线529分,六所院校的投档线小H一所都没能达到。本二公布征求计划时,小H又错过了填报征求志愿时间,最终只能遗憾地落榜。
志愿分析:今年省内地处福州、厦门的老牌公立一般本科院校报考人数火爆,投档分数多逼近本一线,这与今年“三校两专业”纳入本一批招生不无关系。在此背景下,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老牌本科开始进军省内本二批的“第一梯队”,录取分数比往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小H用福建江夏学院保底也并不稳妥,虽然江夏学院去年仅超“本二线”20多分,但考虑到今年“本三”并入“本二”扩容的新形势,已经不能用去年的“超线分”来衡量今年的成绩,如果小H用一所民办院校或者独立学院保底,即使前几个志愿“冲”不上公办校,至少不至于没有一所院校出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