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咋填报?听行家谈谈
2011年06月14日
来源:大河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个“模板”
一种志愿填报“模板”可供借鉴
每个考生都会有自己填报志愿的组合模式,苗振青举出其中一种进行分析,以供考生和家长参考、借鉴。
在填报志愿之前,考生对报考的学校要有一个大致的选择范围,运用“双分值差比较法”计算出分值,然后选择学校,填报志愿。
将最理想的学校作为A志愿,期待别人认识上产生“盲区”,实现自己的“终极追求”。但这是“冲一冲”的举动,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小。
将理想的学校作为B志愿,也是考生对向往学校的选择,是“跳一跳”的举动,有难度,但实现的可能性较A志愿稍大。
将略高于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学校作为C志愿,符合成绩的真实水平,录取的可能性极大,是“稳一稳”。
将与自己成绩水平“匹配”的学校作为D志愿,被录取最有把握,是所有志愿中的重中之重,是“降一降”。
将自己的成绩水平略高于“保守”的学校作为E志愿,是D志愿实现不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需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也需要做重点慎重考虑,是“保一保”。
将自己的成绩高于“保守”的学校作为F志愿,是最后的垫底,决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否则就会出局,落到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也是“垫一垫”。
概括来说,这种A~F的志愿模式,就是“冲一冲”、“跳一跳”、“稳一稳”、“降一降”、“保一保”、“垫一垫”。这是较佳的组合模式,当然,考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其他的组合模式,但一定要慎重。
最后,苗振青特意提醒考生,实行平行志愿后,许多高校的录取分数出现固化,虽然每个志愿之间的分差以5~10分为宜,但不能排除一些意外因素改变这种格局,如计划变动过大、考生报考扎堆尤其是高分考生扎堆等。因此,每个志愿分差的把握,只能由考生本人把握判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