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群体评职称:评什么?怎么评?

2024年01月25日 来源:光明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韩业庭

●坚持德艺双馨,以德为先,综合考察参评人的政治立场、社会责任和从业操守

●服务群众的成绩和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应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放宽学历、资历条件

最近,青年导演景洋心情不错,走起路来,腰杆挺得都比以前直了。他刚刚评上二级导演(副高)职称。

评职称对于像景洋这样的新文艺群体从业者有着特殊意义。大学毕业后,景洋开始“北漂”。他没有固定单位,但以“个体户”的身份参与创排了不少大型文艺节目。工作近十年,虽然各种获奖证书攒了一大摞,但景洋总觉得“低人一等”。

“你是几级导演?”

“没……没级……”

每次被问到职称,景洋都有些不好意思,还要讪讪地跟对方解释。

这种尴尬的背后是新文艺群体评职称的难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文艺工作者只有在“体制内”工作才能评职称,大量民营文化机构的员工及无固定工作单位的自由职业者基本无缘职称评定。职称反映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无固定工作单位或者工作单位在“体制外”,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没有专业技术能力。

近年来,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大量涌现,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来自中国文联的数据显示,新文艺群体数以千万计,约占全国文艺工作者总数的九成。因此,在职称评定上,继续将新文艺群体拒之门外已不合时宜。

按照《关于深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在中宣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和支持下,过去几年,各级文联就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截至2023年10月底,共有22个省级文联、9个副省级文联以及7个地市级文联开展了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各级各类新文艺群体共1500余人获得了初中高级职称。

虽然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现有评审专业覆盖面不够完善,完成评审人数总体偏少且增长缓慢。在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中,评什么、怎么评,依然在不断探索中。

1.主要看参评人的专业能力和业绩,而不是看参评人单位的性质

38岁的李德戈景是来自内蒙古的一名舞蹈老师。他本来在一家国有文艺院团工作,后来辞职创办了舞蹈工作室。

辞职前,李德戈景在团里评了初级职称。辞职后,他虽然创作了多部作品,还获得了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等国家级奖项,但职称晋升之路却中断了。

“在原单位,获得群舞国家级奖项,就能评高级职称,而我拿了好几个个人奖,连中级职称都没法评。”正当李德戈景心情沮丧时,内蒙古文联破冰启动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

“我们将申报人员是否真正在本地从事文艺相关工作和活动作为主要依据,不再将户籍、身份、档案、论文、继续教育等作为主要约束条件,明确‘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公经济组织等从事该专业技术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均可自由申报。”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闫艳介绍。

针对新文艺群体的职业特点,内蒙古文联还提出“可不受职称逐级申报要求的限制”,比如大学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2年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副高级职称业绩成果条件,就可以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

李德戈景成为直接受益者。2020年,他由四级演员(初级)直接评上了二级演员(副高)。

与李德戈景跨过中级职称评上副高级职称相比,56岁的书法家张卫东的“运气”似乎差了一点。从部队退役后,张卫东自主择业,从事书法创作推广工作。过去这些年,张卫东参加了六届中国书协书法篆刻展,也获得了群星奖金奖等全国性奖项。2023年,在上海市文联首次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中,张卫东获得三级美术师(中级)职称资格。

“我的一个学生在文化馆系统工作,跟我同时获得群星奖,但他直接破格评上了正高级职称。”张卫东说,他并非得陇望蜀,而是希望今后评职称时主要看参评人的专业能力和业绩,而不是看参评人单位的性质。

2.服务群众的成绩和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应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参评人的专业能力和业绩如何体现?由于新文艺群体涉及不同的专业门类,所以衡量标准往往存在很大不同。

李德戈景坦言,他所在的舞蹈界,比赛比较多,舞蹈演员通过参加比赛获奖的机会也相对多些。“但对歌手们而言,要想通过参加歌唱比赛获得全国性奖项,难度就大很多。”李德戈景告诉记者,他的很多歌手朋友,参加的演出很多,但手中没有全国性奖项,所以评职称时很吃亏。

面临同样情况的还有民营文艺院团的演职员们。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共有民营艺术表演团体17000多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很多民营文艺院团,尤其一些基层民营院团,长年忙于找“台口”,挣“口粮”,演出的时间远远多于创作的时间,所以要想打磨出精品力作并获得全国性奖项,存在不少现实困难。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庆丰赣剧团(民营剧团)很具有代表性。该团团长王建亮告诉记者,他们几乎每天都走村串户演出,一年演出600多场,但所拿的奖跟国有文艺院团根本没法比。

2023年11月,作为新文艺群体代表,第二次参评职称的王建亮评上了二级演员(副高)。王建亮成功评上副高级职称,是因为他前些年在一个全国性展演中得过奖。王建亮所在的剧团共有48人,现在就他一人有职称,“这两年,有好几个参评的,都没评上,因为不是每个人手中都有奖项”。

“国家级、省级院团的主要任务是出精品、攀‘高峰’,而我们基层民营剧团,主要任务是为基层老百姓演出。所以,评职称时,如果把获得国家级奖项作为主要标准,民营院团的演职员会很吃亏。”王建亮建议,基层民营院团演职员等新文艺群体评职称,服务群众(在基层演出)的成绩和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应作为主要参考指标。

3.破除“一刀切”,着力拆除论文、学历等门槛障碍

这两年评职称,卡住弋阳县庆丰赣剧团很多演员的不仅有奖项,还有学历和论文。

“有个演员,能力非常强,很多角色都能演,但他只有初中学历,而评中级职称要有中专以上学历,评副高级职称要有大专以上学历,同时,评这两个职称都要有论文。”王建亮无奈地说。

王建亮介绍,像他们一样的基层剧团,演员很少有科班出身的,有学历的就更少了。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干了这行,所以从小随团学艺,没有很高的学历。“对他们而言,发表论文很难,重新去拿个学历更是难上加难。”王建亮建议,民营文艺院团演职员评职称应适当降低论文和学历要求。

在非遗领域,将论文和学历作为评职称的硬性条件,更是不现实。因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极少,高中、中专已是高学历,初中和小学学历占多数,有些传承人甚至是文盲。

2023年12月,湖南永州首次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职称评审。这次职称评审以能力业绩论英雄,在申报条件上破除了“一刀切”,着力拆除论文、学历等门槛障碍。同时,充分考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实际情况,为工作业绩突出的传承人开辟“绿色通道”,这类传承人可直接破格申报中级职称。

瑶族织锦(八宝被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翠兰只有中专学历,但顺利评上了工艺美术师(中级)。“有了这个职称,今后无论是传授制作技艺,还是讲解相关知识,我的底气都更足了。”黄翠兰说。

“新文艺群体评职称,不管评什么、怎么评,都应坚持以德为先。”中国文联人事部相关负责人强调。为综合考察申报人员的政治立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从业操守,湖南省文联在评审材料中增加了个人职业道德评议情况表,在评审打分中适当增加了个人职业道德和基层服务、志愿服务的权重;内蒙古文联将职称评审工作同行风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在文艺界树立起追求德艺双馨的鲜明导向;河北、湖北等地文联广泛征求市场监管、税务、公安、征信及意识形态主管部门的意见,确保参评人员无失德失范及违法犯罪行为。

4.推动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与人才培养使用有效衔接

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新文艺群体对评职称反响热烈,但也有一些新文艺群体评职称的积极性并不高,他们觉得,职称不过是个虚名,并不能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因此,提高新文艺群体职称的“含金量”,发挥职称评审对人才的导向作用,推动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与人才培养使用有效衔接,是评完职称后需要做好的“下半篇文章”。

目前,各地正在探索完善激励机制,对新文艺群体中取得中高级职称的,进一步加强评后管理和使用。一些地区统筹成立新文艺群体工作部门,把职称评定与人才引进、户口申报、事业推广结合起来,搭建助力新文艺群体成长成才的多功能平台。还有一些地区结合工作实际,推动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与教育培训、会员管理、奖项评选、推介扶持等工作有机结合。例如,湖北省文联探索出“评后三服务”的经验,在职称评审工作结束后积极做好获评职称专业人才的评先评优推荐服务、文艺活动安排服务以及重点项目扶持服务,充分激发新文艺群体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在中国文联的指导下,各地文联逐步形成了建立“文艺两新”人才发掘、培养、推优展示一体化综合平台的共识。上海市文联聚焦新文艺群体创业发展、创评展演、志愿服务等需求,不断拓展“文艺两新”成长平台;内蒙古文联在创作、采风、调研等方面对新文艺群体予以扶持,确保一定比例的新文艺群体优秀人才参与重大主题艺术创作;湖北省文联通过开展惠民演出、辅导培训等持续为获评职称的新文艺群体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职称评定,不仅为新文艺群体带来职业荣誉感,也为他们成长成才开辟出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