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济慈班”的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2015年07月14日 来源:科技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是一个已有三届毕业生的班级 平均深造率超过98%

“严济慈班”的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对理工科大学来说,人文素质往往是人才培养的“短板”。为此,严济慈班专门开设“严济慈讲座”,邀请国内外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扇窗户,欣赏不一样的风景。

目前,2015年大学毕业季基本结束,十多年寒窗的学子们的去向,成为社会和家长们关注的话题。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这样一个本科班级,今年39名毕业生中,38人到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等在内的国内外顶尖大学继续深造。

这个班叫“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以下简称“严济慈班”)。这个已有三届毕业生的班级,平均深造率超过98%,出国(境)深造率超过82%。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欢迎“谈起物理手舞足蹈的人”

“录取并不完全按照考试成绩,关键看他对物理的兴趣、对物理的理解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跟老师谈起物理来手舞足蹈”,不时擦出“火花”,这样的学生受欢迎。

严济慈班创办于2009年,由中国科大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联合举办,目标是培养“未来活跃在物理及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次年,该班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什么样的学生能进入该班?据严济慈班主管教授曾长淦介绍,该班从物理学院和少年班学院本科生中选拔,以新生进校后的入学考试成绩为基础,结合物理冬令营、高考情况和教授推荐,确定面试名单,由物理学院和物理所组成专家组面试甄选,初次招30人左右。

“录取并不完全按照考试成绩,关键看他对物理的兴趣、对物理的理解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曾长淦说,后面的补录也是如此,曾有个学生大二时想进严济慈班,GPA很高,但面试发现他对物理并没有真正的兴趣和理解,所以没通过。而有的同学成绩稍微低点,但“跟老师谈起物理来手舞足蹈”,不时擦出“火花”,这样的学生受欢迎。

该班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动态调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选择退出,回到普通班级学习;如果前4个学期中有必修课程不及格,或者有两门以上物理课程成绩低于70分者须退出。从2014级开始,成绩在物理学院中位线以下的学生要退出。同时,根据学生成绩和教授推荐,每年选拔部分优秀学生补充进入,大三后人员基本不变,最终每届40人左右。

量身打造三种教学模式

“我们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知识强调面要宽、线要深,不求面面俱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支持和指导。”

与普通班相比,严济慈班培养方式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据曾长淦介绍,该班按物理大类培养到底,重视基础,不细分学科方向。必修课只要求到物理类培养方案的前三层次,即通修课、学科群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我们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知识强调面要宽、线要深,不求面面俱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支持和指导。”

记者了解到,该班的课程体系其实没有多大变化,尤其是基础数学和物理课程,他们通过与校内外专家探讨评估,认为内容不宜大动,但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发展规划自主选课。例如,专注理论物理的学生会选数学系的一些课程,如《近世代数》《微分几何》等。

同时,一样的课程,不同老师教学时可以有差别较大的侧重点。例如,相比普通班,严济慈班的《理论力学》课程数学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对数学基础有更高的要求。此外,有的课程如《计算物理》,严济慈班要求学A类,普通班不作此要求。

课程体系虽没有多大变化,但对教学模式作了重要改革。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大班主讲、小班讨论模式,即严济慈班与其他班学生一起上课,另外为严济慈班配备专门教师负责课程讨论和研究性学习。例如《电磁学》,由叶邦角教授等担任主讲,蒋一教授自愿担任辅导。二是小班双教师模式,即严济慈班单独开课,配备两名教师。老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讲授,内容更深、更前沿。三是小班单教师加主辅导模式,即严济慈班单独开课,另外配备辅导老师。

对理工科大学来说,人文素质往往是人才培养的“短板”,曾长淦对此并不讳言。为此,严济慈班专门开设“严济慈讲座”,邀请国内外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扇窗户,欣赏不一样的风景。学校特别提出要求,除科技前沿外,讲座“要关注更广泛的问题,引导同学们关心国家的重大需求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社会公平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每人都有机会到国际一流大学交流学习

上课有最好的老师,可以很方便地到物理所参观学习、做大学生研究计划或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但最大的福利,是本科期间大家都有机会到国外一流大学交流学习。”

将赴美国密西根大学读博的刘长江,是2011级严济慈班学生。在他眼里,严济慈班有许多“福利”,上课有最好的老师,可以很方便地到物理所参观学习、做大学生研究计划或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有“午餐会”可与“大牛”面对面,等等。“但最大的福利,是本科期间大家都有机会到国外一流大学交流学习。”

大一和大二暑期,刘长江和班上同学集中到物理所去了两次,第一次主要是参观,“一周时间把各实验室走了个遍,科普了一下”。第二次则进入研究所一个课题组,跟导师学习感受如何做科研,时间是两周,“吃住行费用都是学校负担”。

大三暑期,刘长江到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跟一名教授学习做计算机模拟研究。该校拥有全美顶级计算机学院,“计算条件非常好,两个月中,我每天都安排的满满的,连周末都加班,很有收获。”刘长江说,返校后,他一直在做这个课题。“我选的是生物物理方向,对计算科学很有兴趣,这次试了一把,以后还想往这方面发展。”

“要培养未来的领军人物,必须到最好的地方去学习,以开阔视野,提升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曾长淦说。为此,该班设立了国际交流合作委员会,利用校内教授的海外联系和该校丰富的海外校友资源,建立外国专家库,并与国际名校建立稳定的学生交流渠道。交流形式包括课程学习、暑期研究计划和参加暑期学校等。“每年,我们把对方教授的名单列出来,同学们自己填报志愿,对方导师挑选,一般要做三轮,我们为此花了大量的心血。”

曾长淦表示,严济慈班的阶段性目标是让学生进入国际著名研究组学习,应该说这个目标已经达到。例如今年毕业的38名深造者中,30人到国际顶尖大学读研。“我们提供好的平台,帮学生打好基础、自由成长,相信他们今后在哪里都会发光。”

“严济慈班是科大英才教育的缩影。”中国科大教务处处长周丛照说,自2009年以来,科大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联合创办了11个科技英才班,目前平均继续深造率近95%,其中5个英才班入选教育部“拔尖计划”,显示出投身基础科学研究的志向。“不要担心他们以后学成不归,近年来大批高端人才回国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就说明了问题。”(文·杨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