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三实”学生受好评 特色专业就业超九成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朱兆祺还未毕业,就被深圳一家公司“相中”为工程师,并享受正式员工的待遇。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初,该校一批传统特色专业就业率超过90%,矿业、冶金等强势专业毕业生更是“一生难求”。一所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院校缘何取得如此好的就业成绩?“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破解,使我们‘三实’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该校党委书记叶仁荪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
校企“零距离” 培养特色毕业生
2006年开始,该校与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自动化等专业设立“3+1”创新教育实验班,这是该校改造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之举。该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长篇报道。
据了解,“3+1”模式实现了校企“零距离”深度融合,实现了专业老师与学生全程参与企业各项活动;企业也为专业提供了先进设备设施供师生使用,同时选派高级工程师来校为学生授课;企业生产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交给学生攻关解决。
校企“零距离”合作,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技术实践能力得到加强,毕业生保持较强就业竞争力。
烙上“有色冶金”印 毕业生成行业专才
近年来,该校通用专业毕业生因具备有色冶金和钢铁背景,而深受有色冶金和钢铁行业企业青睐。“应市场需求,我们对通用专业进行‘特色化’改造,即给通用专业打上‘有色冶金’特色的烙印,这样毕业生就业更具竞争力。”叶仁荪说。
据了解,该校在普通专业课程设置上加强特色方面训练,如让法律、英语、会计等通用专业学生学习有色冶金方面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有色冶金行业专业知识背景,并熟悉有色冶金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使通用专业毕业生学习具有行业特色,毕业生很受企业欢迎。
强化综合素质训练 工科生人文素养高
拥有50多名记者的学生记者团,在江西高校中小有名气,该校为何要培养这么多校园记者?“我们要通过这一平台,强化理工科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程喜中介绍说。据了解,学校常年开设“八角”讲坛,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该校为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训练,还开展了丰富的第二课堂和工程实践活动,每年投资100多万元资助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传承苏区精神 学子显“三实”特质
该校“深居”老区,注重用苏区精神、赣南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熏陶和素质塑造,强化学生意志和品质。
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曾给予这样的评价:该校毕业生具有“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三实”特质。该校“三实”学生考研率、就业率和学生质量均位于江西高校前列,2011年该校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作者 卢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