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如何选专业:各花入各眼还是繁花扰人眼

2014年06月19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兴趣“钱景”

都要兼顾

100多年前,胡适在留学临行时,哥哥嘱咐他学开矿或造铁路这些容易找工作的专业。胡适觉得对开矿或造铁路这类工作不感兴趣,于是折中选择了农学专业,却在做苹果辨认实验时傻了眼,最终还是改学自己喜欢的哲学。

今时今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寒窗苦读”后的高考生在选择专业上自然更加谨慎,不仅要看个人兴趣,也要考虑社会需求、就业“钱景”……

在5月就已结束“战斗”的北京王先生,为儿子选专业时看重的是留学机会和社会需要。“我儿子报了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这个专业是交大与密西根大学联合办学,出国留学的机会多。另外,机电专业的人才也是国家迫切需要的,而且收入高。”王先生说。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文科生杨同学则将特长、兴趣和就业前景结合起来。他告诉我们:“我学语言比较得心应手,再加上想去德国留学,就打算选德语专业,毕竟学了小语种后在国内或者国外都好找工作。”

选专业究竟要考虑哪些因素呢?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采访。

河南大学招生办副主任田歧立建议,考生应观察国家发展形势,结合当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度慎重选择专业,“不要头脑发热盲目报考热门专业,一定要冷静分析5到10年后社会更需要哪方面的人才。”

一直以来,很多父母掌握了志愿填报的主导权,但是,选专业应该多听听学生们自己的想法。陆国栋说,“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学生自己没有主见,不会选专业,所以只好听老师的或是家长的,结果选的专业非己所喜,学起来也不带劲。事实上,学生本身可能对专业并没有强的喜恶,更多的是来自家长的灌输。家长参与太多,反而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陆国栋举例说,比如我们学校曾经有几位同学想选历史系,但家长不赞成,所以这几个同学为了不引起家长的反对,故意去选报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又故意让自己被刷下来,最后才得以进入自己心仪的历史系,“选专业到了这个程度,家长应该反思,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去干涉孩子们的选择。”

强专业

更要精学艺

面对近期发布的一些就业红、黄、绿榜单等信息,考生在报考时是否一定要趋“绿”避“红”?

对此,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招生办主任岳彩军说,不需要对“红牌”专业退避三舍。在他看来,企业招聘看中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和潜力,冷门专业未必就没有好前途。

专家分析说,现在所谓红、黄、绿牌专业的就业情况,反映的是三四年前的报考状态和全国概况,无法代表4年后的就业形势,考生和家长应根据本省及目标院校的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同时,无论选择什么专业,都要扎实学习,练好本领,才能在毕业时有备无患。

法学专业的状况正与此吻合。虽然已经连续登上“红牌”专业榜单,就目前的社会大环境来看,由于招生人数的迅速增加,确实存在部分法学专业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就业比较困难的现象,但不能由此而认为整个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就是这样,应该说,优质的法律人才还是“不愁出路”的。《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法学院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7.62%,其中本科97.01%,硕士97.51%,博士99.10%,主要去向为国家部委、法院、检察院、大型央企和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的李同学在6月考取了中央机关选调生。在他看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很多时候专业只是“敲门砖”,关键要在找工作前就确定目标,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

昆明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刘同学认为,无论选什么专业,就业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能力,一些公司要求比较高的专业素质,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

采访中,一些企业也表示,在招聘中,除了专业性特别高的岗位,一般不会严格限制专业方向。“我们会更多考量应聘者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这才是大学里最需要强化的综合能力。”

“事实上,专业没有好坏,专业门类之间是可以跨越的。”陆国栋说,比如去年年底,有家国际银行来浙大招人,指明要工科专业的毕业生,而不要看似更对口的金融生。可见,专业和就业、职业、创业的关联,其实并没有这么大。

“高校不是职业培训所,也不是出国预备部,我们要让学生在高校中放平心态,在大学里真正成长。”陆国栋说。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