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从选专业开始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什么要跨专业就业?”“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在近日举办的几场2014届毕业生招聘会上,记者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而一份针对约4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高达73.5%的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表示后悔。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辉提醒考生,职业规划要从高考填报志愿那一刻就开始,选择专业要充分考虑就业因素。
职业兴趣,第一原则
在上周的一场招聘会上,记者遇到了毕业生章才。他是某高校2014届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当年高考时,他成绩距离一本线只差2分。为了“不浪费”分数,父母帮他选了一所不错的二本院校里最强的生物工程专业,而这个专业并不是他喜欢的,他也不知道毕业后要做什么。直到走进就业市场,他才意识到“这个专业不考研就很难找到好工作”。初入就业市场的章才遇到了难题。
这并不是个例。一份对100人的案例调查分析发现,80%的人或多或少是由于大学专业选择失误导致职业定位不清或遇到发展瓶颈。
张辉表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大一部分考生不考虑职业兴趣和特长,而是一味参考各高校及其各专业的录取分数,以“不糟蹋”考分作为主要原则,这样虽然选择专业时涵盖范围很广,但看不出职业倾向。这样做的风险就是,考生上大学后很可能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甚至是“所学非所长”,导致学习缺乏动力,虽未糟蹋分数却浪费了大学时光甚至影响了未来前程。
“职业兴趣”+“培养特色”+“考试分数”是选择专业的三大原则。张辉建议,高考生要把职业兴趣(哪怕是比较感性的选择)或者某几类专业领域,作为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第一原则。选定专业后,第二个原则就是关注高校的培养特色。一所高校的培养特色决定了其在某一行业领域的竞争力。有的高考生选定专业后不考虑高校的培养特色,只根据“不糟蹋”分数原则报高校,结果进入高校后发现其培养力量薄弱,毕业后得不到就业市场的认可。
热门专业,冷静思考
“现在什么专业好就业?”“什么专业热门?”在高校招生咨询会、校园开放日上,高考生和家长总会关注这类问题。
其实,高等教育从原来的精英化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大众化教育,在就业市场中单纯考虑数量已很难找到所谓“紧缺专业”,更多用人单位争抢人才主要是对高质量毕业生的争夺。
根据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展的相关调查,人才的“高质量”主要包括专业基础扎实、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职业素养好等。再纵观曾经的很多“热门专业”,由于社会、高校、家长和考生的“一拥而上”,现在已成为就业最难的专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供过于求,人才市场需求没有这么大缺口。”张辉说。
对于“热门专业”,高考生要冷静思考。热门学校、热门专业很多,但并不是每个热门都适合每个人。首先,考生要准确分析自己在整体考生队伍中所处的位置,避免高分低报或落榜。其次,有些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在社会上很“抢手”,但如果考生对它缺乏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或者性格、气质类型不适合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不要盲目追逐这种“热门”。
热门和冷门是相对的。现在的就业率只是今后社会需求的参考,现在的热门将来可能成为冷门。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相当热门。许多考生为了考进这类热门专业,宁可选报名气不大的高校,甚至自费报考这类专业。几年之后,由于金融机构人满为患、外贸行业不景气等原因,原来的热门不那么热了,低档次高校的此类专业毕业生遇到很大的就业困难。而前些年颇受冷落的师范、畜牧、园林等专业却因社会需求大,如今在不少地区成了抢手的热门专业。
在填报志愿前,考生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选择合适的专业。(许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