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爱上基础学科

2021年01月26日 来源:光明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记者:将专业学科化为自己一辈子的追求的触点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个学科有怎样更深的理解?

林琳:能够支持我一直从事天文研究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宇宙的好奇之心。尤其是每当有新的观测结果向我们对天体的已有认识发出挑战的时候,那种感觉很容易让人上瘾。二是一路上有很多老师从科学知识、方法和精神上给我指引、树立榜样。比如以李惕碚院士和张双南研究员为首的慧眼团队十几年的努力奋斗终于让我们国家有了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天文学作为一个观测学科,必须要依靠自己的“眼睛”(望远镜)才能做出最出色的科学成果,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科研之路上的艰辛、执着、奋不顾身。

天文学当然有高难的部分但也有相对通俗的内容。读大学时常听到的评价是天文学研究需要高数和高中物理。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如果决定要走上天文学研究之路,我们就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踏踏实实打好数理基础。

我们每个人都对自然有一些疑问,大部分人满足于知晓问题的答案,而科学工作者更享受寻找答案和进一步提问的过程。这些过程既包含苦苦求索也包含灵光一现,有水到渠成也有意外之喜。天文观测是被动的实验,宇宙是一个装满礼物的大口袋,我们伸手进去抓一把,礼物抓到什么是什么,当然也可能什么都抓不到。我们能做的是想办法改进我们的手,提高抓到礼物的概率。

高鹤:在对天文学认识转变的过程中,我曾经多次想过放弃。最接近离开天文是在硕士阶段。那个时候人生又来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即将步入社会,从事怎样的工作成了首要问题。我当时已经意识到,如果继续学习天文,将来的出路可能无非是天文台研究员或高校教师,而这两个职业都不是高薪职业,选择了就只能甘受清贫。面对北京的高房价,我动摇了,想要通过考取保险精算资格证,成为一名精算师。由于成为精算师需要通过9门不同课程的考试(包括概率论、宏观经济学等),门槛很高。经过四年天文学专业课的培训,我很快通过自学就完成了其中7门课的考试,只差最后2门经济学基础课就可以获得从业资格了。

考试很顺利,但在自学和备考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在做那些财务报表和保险分析的时候,我感觉不到一丝快乐和成就感,这与做天文学研究的过程截然不同。在做天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每一次小小的突破,哪怕只是几行代码成功运行都会使我有说不出的兴奋。在临近硕士毕业时,我最终下定决心继续学习天文,物质上清苦一点,可换来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是值得的。现在想来,或许就是心底一直埋着的那些关于星空的问题在指引着我吧,也许这就是习总书记说的不忘初心吧。经历过这些波折,再开始学习,目的变得更单纯了,做事情也更纯粹了。纯粹地从科学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推翻自己。

“科学应该是一群心中充满热情而不落世俗的人的游戏”

记者:面对学生,老师该怎么点燃学生的热情?如果作为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过程中,会怎样引导?

林琳:我坚持下来了,同时我也是幸运的。在这次具有突破意义的科学发现中,来自中国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无可替代的。这得益于国家对大科学装置的投入和对基础科学的重视,我们目前去口袋里抓礼物的手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我能坚持下来还有另一方面的幸运。北师大天文系有一个包容宽松的氛围,尊重每个人不同的工作节奏和成长方式。让我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专注于感兴趣的课题。

对于学生和孩子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身教,努力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当年我们在老师身上感受到的,用自己的热情点燃他们的热情。同时还要给他们空间,不要让知识固化。我认为我跟学生或者孩子是宇宙探索之旅的同行人,我们一起观察一起思考一起提问一起寻找答案。

高鹤:我目前开设的课程是面向天文学专业刚刚入学的本科新生的《天文学导论》。这是他们入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因此,本课程的目标,第一是让同学们了解天文学,爱上天文学,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动力;第二是要让学生明白天文学不是浪漫主义的看星星,天文学的研究需要掌握大量的数学、物理以及编程的能力。只有这样,将来学生在学习数理知识时才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对于研究生,我会将我当年的困惑和他们分享,让他们能尽早去解读自己,看看科学研究是否真的是他们心中向往的职业方向。我会让他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人到30岁,每天要工作12小时以上,还经常熬夜加班(没有加班费),每天都思考着一些很难解答的问题。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工资却是周围同样工作强度的同龄人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否还心平气和地去面对,能否继续保持一个科学的态度去工作。

很多学生被这样一番场景吓退了,当然也有很多学生继续坚持下来,而且做得很出色。我的观点是:科学应该是一群心中充满热情而不落世俗的人的游戏。在教育自己小孩的过程中,我会很刻意地去保护他内心的热情,帮助他去发掘自身的兴趣点。对他提出的十万个为什么,我很少去给他确定的答案,而是告诉他自己想象其中的原因,再让他想办法去检验自己的想法。我不知道他们将来能否成为科学家,不过我希望他们也能在心底埋下些什么,当他们将来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可以保持初心。

蔺是杰:经常有人问我,学天文赚钱吗?找工作好找吗?的确,现在本科生很早就开始讨论这样的问题了。说实话,这件事在我决定学天文那一时刻,我就有一个心理预期,也不能说搞研究就是一生清贫,只是说没有“赚大钱”的机会。但是,做研究可以获得其他任何一件事都无法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试问:有什么事情能比发现一个宇宙中的奇特天体或现象、解释宇宙的起源与发展、预测宇宙的未来更能获得成就感呢?当一个天文研究人员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身边的一切可能都暂时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精神财富”。如何执着内心的热情,这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当我心中有那一份热情,我就从未担心它会消逝。

(记者 靳晓燕  通讯员 黄小雨)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