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大学将有进有出

2017年09月22日 来源:人民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37所高校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双一流”大学将有进有出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1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有137所高校入围,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计42所,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A类高校36所,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等B类高校6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计95所,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是如何遴选认定的?遴选认定工作有哪些机制创新?各方对此次遴选的评价如何?三部委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坚持竞争开放、动态调整,打破身份固化

“‘双一流’建设实施推进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有关负责人介绍,“双一流”建设不搞全体发动、推倒重来,既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同时坚持竞争开放、动态调整,打破身份固化,强化绩效激励,深化综合改革,切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

据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建设方案坚持综合评价和内涵发展导向。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通盘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和建设学科目标,统筹安排部署;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把建设学科摆在建设方案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对学校学科整体建设作出长期规划安排。

有关负责人介绍,遴选以学科为基础,一流大学拟建设高校从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中遴选产生,这主要考虑加大对那些需要加强建设的高校的压力,实行存量改革、激发活力。他指出,遴选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注意突出了4个重点: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重在扶优扶强、引领示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发挥“双一流”建设对区域、行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扶持特殊需求,对于经过长期建设、具备鲜明特色且无可替代的学科或领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但在第三方评价中难以体现的高校予以扶持。

值得注意的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被分成了A类和B类。“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有关负责人强调,在具体工作中,将做到“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即一视同仁,建设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经费等都同等覆盖,都按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标准评估考核,一把尺子一个标准。

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

“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

第一步,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首先,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然后,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最后,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此后,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三部委审议确定“双一流”拟建设高校及拟建设学科名单。

第三步,拟建设高校编制论证建设方案,经所属省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三部委。专家委员会对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审议咨询。三部委研究后,根据咨询意见通知有关高校修改完善建设方案,并对修改完善情况进行核对把关。

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有关负责人特别强调。

遴选认定不与各类头衔的人才数量、各类基地平台条件等挂钩

评价大学办学质量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来没有一个评价及其标准能够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此次遴选认定制定的标准,是在现有条件下比较科学合理、共识比较广泛、负面影响比较小、相对最可行的标准。”有关负责人说。

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专家委员会由来自有关部委、高校、科研机构、学会协会和咨询机构的代表组成,在认定遴选、建设方案咨询、跟踪指导、建设中期和周期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采用认定方式遴选,不组织高校申报,不需主管部门推荐,在确定一流学科建设范围时,专家委员会不对具体高校或学科进行评审,而是根据国家战略、水平标准、特殊需求等原则,论证确定认定标准,再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认定标准不区分中央高校、地方高校,最大程度保证遴选的公平公正、开放竞争。三是认定遴选标准的依据、数据,充分依托第三方评价,注重既有成效的客观评价、整体评价、质量评价,不与各类头衔的人才数量、各类基地平台条件等挂钩,坚决纠正高校数人头、拼硬件、铺摊子等恶性竞争、短期行为。

有关负责人特别强调,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双一流”建设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将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下一步,三部委的工作重心将从遴选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转换到有效推进实施上来,建设高校将从凝练学科方向、编制建设方案转化到全面落实上来。主要工作包括带动帮助建设高校开好头、起好步、走对路,抓好建设落实,以及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和相关政策举措,深入论证提出新时期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标准,引导“双一流”建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