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康复医学

2015年08月24日 来源:光明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 我国康复医学人才严重匮乏

独立的体系需要足够的人才支撑。不久前举行的“2015中国康复论坛”指出,我国康复医学人员不规范现象严重,超过70%的康复医师为各专业临床医师经培训转岗而来,康复治疗师全国一年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不过2000人。

由于长期以来对康复医学的理解不到位,所以我国对康复医学的教育和培训也完全不到位。康复医学人才主要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理师、康复工程师和康复技师构成,但我国康复医学现行的教育体制里仅有两个专业:康复治疗专业和假肢矫形器专业,而且最高学历都只是本科。

以康复治疗师为例,2001年,首都医科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了此专业,由于刚开始是隔年招生,到现在为止培养了不到10期毕业生,每期学生从起初的不到30人增加到现在40人左右。因此,这十多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不到300人。再看全国,到现在为止,全国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高校有70多所,每年毕业的康复治疗师只有2000人左右。

在西方国家,每千人口有0.5到1个康复治疗师,我国目前万分之一都达不到,达到西方这个标准需要10到30年。

原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医院都要设康复科,但由于对康复医学重视不够,许多医院的康复科都是临床上转岗甚至淘汰下来的人去做。他们对康复医学缺乏专业性的认识,康复医学水平和理念都很受局限,反过来又影响了康复医学的发展,更难吸引人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而且,我国执业注册法规规定,临床医生和康复医生不能同时注册执业,如果注册了临床医生,就不能注册康复医生,反之亦然,导致很多人不愿注册康复医生。

除了专业人才培养不足、转岗人员水平不足,康复医学人才还面临职业发展和晋升难题。除了部分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可以走医师的职业发展序列,康复工程师和康复技师均没有职称序列,无法晋升。还有一些康复治疗师由于拿的是理学学士学位,在职称晋升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职称上不去,很多人会认为看不到前途。

D 康复医学是未来 医学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各界呵护。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要加强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北京也出台政策支持,四环内不许新建或扩建综合医院,但康复医院在禁令之外。

其实,康复医学发展好了,对临床医学是极大的补充。康复医学里有很多技术已经在临床医学产生作用,如电子直线加速器、放疗、伽马刀、CT、射频消融技术、体外碎石技术以及心脏支架、介入技术等新材料新技术等,都是采用物理学方法的康复医学的体现。

临床医学还有一个问题,大医院的就诊人群中60%~70%都是老年人,给医保带来很大负担。事实上,这些老年人中30%左右的人完全是心理问题,如对老年的恐惧或者家庭矛盾造成的血压高、心脏不适、失眠等,根本不需要吃药。若去康复医院做心理疏导、水疗等,这些症状都可以缓解。而且,康复治疗用药少、药占比低,是解决医保负担问题的一个方向。

康复医学还将在高智能社区中得到广泛应用。未来的人们,眼睛若失明,佩戴一种高科技设备就可以重见天日;耳朵若失聪,植入一个高科技设备就可以再闻天籁……这些魔幻的东西,都是康复医学的未来目标。现在甚至已经有了类似的设备,如通过人体肌肉运动可以让“指头”自如活动的假肢。

还有康复医学人员正在做一个课题研究,试图解决血管堵塞问题,如动脉粥样硬化等。他们相信,一定有一种物理学方法,如不同的振动波或者不同的能量谱,可以消掉这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根本不需要吃药。

未来的康复医学,将会让更多人获得幸福。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院长 席家宁  记者陈海波采访整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