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身藏多少大科学

2015年07月07日 来源:科技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研究鸟群队形信息,无人机不再独自飞翔

鸟群中的鸟为了总能保持飞在一起,需要彼此交换飞行轨迹信息。科学家尝试用随鸟群高速飞行的波来为这种通信建模,一项新的分析显示,小的鸟群和大的鸟群中用于传递信息的波或许不一样,而在中等大小的鸟群中甚至没有哪一种波能起到作用。

此前关于鸟群集体行为的研究表明,鸟类在成群飞行时,喜欢在彼此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当一只鸟转向时,它的邻居也会调整自身的位置,从而造成鸟群中密度的波动,产生一阵向外的密度波,正是这种密度波在整个鸟群中起到了通讯的作用。然而,近期一项分析发现,鸟群中的信息可能还是通过飞行方向变化的波,或者说“自旋”来传播更为有效。当一只鸟改变飞行方向时,它周围的所有鸟都随即改变方向,这一信息就向外传播开来——就跟磁性材料中的自旋波一样。

来自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的安德烈·卡瓦尼亚(Andrea Cavagna)和同事们近期使用了这一自旋波模型,把鸟当作一个大的水动力系统中的液体成分,自旋波和密度波都存在。研究者发现,在小型鸟群中,只有自旋波能传播,在大型鸟群中密度波则占主导地位,而在中等大小的鸟群中,两种波都无法传播,就使得这一大小的鸟群无法稳定存在。研究结果对其他动物群体也有启发作用,如鱼群和哺乳动物群。

此前,来自匈牙利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款算法能够开发让无人机像鸟群一样飞翔。他们的传感器和图像能够形成网路,并且能够彼此分享信息,遇到坏天气时能够协同飞行。这样,无人机之间能够互相保护,并完成更多工作。对鸟群自觉保持队形的深入研究,或将推动无人机更具有“合作精神”。

■延伸阅读

十款最牛仿生机器人

机器狗

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制的机器狗使用电动/液压系统,它能够在室内和户外操作,这种四腿机器狗可以在崎岖地形奔跑、攀爬楼梯,当身体被踢后仍能保持身体平衡。

袋鼠机器人

袋鼠机器人是德国费斯托公司研制的一款模拟动物的机器人,它能够模拟袋鼠独特的运动特征,跳跃中能够恢复能量,存储并有效地用于下一次跳跃。

乌龟机器人

这种外型颇似乌龟的机器人被命名为“沙滩机器人”,是由迪斯尼研究实验室研制的,它装配一个可收缩耙状装置和传感器,能够在沙滩中行进。

大象机器人

大象机器人是使用45吨可回收木材和钢铁制造的,它能一次携载49名乘客,行走45分钟。

机器鸟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动力机械实验室研制的一款机器鸟,能够两腿奔跑,是移动速度最快、最敏捷的机器人,它的平衡能力较强,可以抵挡踢打和重击,甚至躲避碰撞。

机器蛇

日本研制的ACM-R5H模拟蛇,可用于搜索营救任务,以及水下环境勘测。在机器蛇身体前端安装着无线相机,能够拍摄到清晰的图像。

蚂蚁机器人

德国费斯托公司擅长研制模拟动物的机器人,蚂蚁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一群蚂蚁机器人能够协同工作处理任务,类似于真实蚂蚁在一起完成一个共同任务。

鲨鱼机器人

美国海军最新研制一款机器人叫做“幽灵游泳者”,外型颇似鲨鱼,可以实现无人操控潜水航行,体长1.5米,重量45公斤,它可用于情报侦察、监测任务,以及检测船体安全性。

猎豹机器人

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制的一款猎豹机器人,奔跑速度快于任何人类,可达到时速45.5公里,能够模拟猎豹的奔跑方式。

狼蛛机器人

Robugtix公司研制的T8机器人,采用3D打印部件组装而成,能够模拟狼蛛运动方式,身体上安装着26个不同电动机,每条腿上安装3个,腹部安装2个。(记者 刘 恕)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