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招办主任汤正琴谈工科专业特色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新增专业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占了5个,这些专业有着什么特点?这所有着34年本科办学经历的老牌工科类院校,其“重应用、偏实践”的理念如何始终贯穿于教学中,工科专业是否“有点枯燥”,它喜欢怎样的学生加入?本期,记者采访了该校招办主任汤正琴,请她谈一谈学校的专业特色与培养特点。
5个新增专业有核心理念
记者:此次新增的5个本科专业有什么共同之处?
汤正琴:此次学校新增的5个本科专业,分别是电子封装、广播电视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数字媒体艺术以及药物化学。这5个新专业的开设有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以电子封装技术为例,近年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集聚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电子封装企业,企业越来越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也层出不穷,新增专业就是为其培养高级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药物化学专业也是如此,根据对国内新药研发领域活跃的长三角区域的调查,如今,药物化学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然而,目前上海地区还没有开设药物化学本科专业的学校,此次新增专业,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在专业设置上,学校始终围绕上海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展开。如在上海较早地设置了汽车工程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和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这些本市新兴产业输送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校企双导师”重实践与创新
记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之一,其中有何特色?
汤正琴:我校是全国十二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示范性高校之一。拥有车辆工程、飞行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交通运输、服装设计与工程等5个试点专业(8个专业方向)。这几个专业的培养,采用“3+1”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三年,侧重理论学习;在企业累计学习一年,采取校企双导师指导模式,鼓励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项目等。比如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年,由专业教师带队,到“上汽集团”的制造车间、流水线旁去观摩、学习,课堂就设置在现场,由教师与工程师共同给学生上课。这些专业在培养过程中,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毕业生具备更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就业优势更为凸显,成为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后备人才。
工科生动手能力很重要
记者:工科类专业学习时会否特别枯燥,学校喜欢哪一类学生报读工科类专业?
汤正琴:工科类专业刚开始学习时,理论基础课确实比较严谨,但学生一旦钻研进去,有趣之处就出来了。一些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会自己设计、制作、拼装小车子,在校区里开展竞赛;交通运输工程的学生,利用学校的模拟地铁控制室,自行编程,控制地铁的启停与行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我想这是工科专业的乐趣所在。因此,我们希望报考工科专业的学生,最好具备一定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强,而且热爱所学专业。
我校的机械类、电气自动化类、交通运输类(航空、汽车、轨道)、化工类、材料类等工科类专业,虽然特色不一,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对学生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训练较多,对锻炼人的综合能力较之其他学科更有益处。
汽车类及服装设计等专业也“强势”
记者:学校往年招生中,一些强势专业是否会遇到报考“冷门”的现象,除了强势的工科专业外,学校还有哪些有特色的专业?
汤正琴:中美合作办学的汽车类专业一直是我校的特色和强势专业,毕业生可在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及科研单位和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从事汽车设计制造、零部件的开发研究和质量管理等工作。但由于收费相对较高,每年需15000元,很少受到考生的垂青。
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和经济管理也是学校的特色。比如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每年都在学校举办毕业时装秀,在诸如“上海时装周”等各大时装设计活动中,也颇受好评,获奖很多。
今年适当增加文科在本市招生比例
记者:学校今年招生政策,与往年相比有何新变化?
汤正琴:学校今年招生政策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但考虑到上海近年来文理科报考比例,保证学生求学机会公平,学校对招生计划在结构上做了一定调整,适当增加了文科在上海的招生计划投放比例。
作者:徐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