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赶时髦开新专业不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李 琼
据报道,广东省2013年公务员报考启动,暨南大学应急管理专业的学生却反映,由于所读专业在教育部专业目录还属“黑户”,他们几乎找不到对口岗位可报考,而四年前,学校招生时称该专业“毕业后主要往公务员岗位”。对此,有学生感叹“考不考公务员是一回事,对我们来说还有更大的困惑,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到有用之地发挥?”
现在高校的专业设置离市场越来越近,但其中有利也有弊,盲目跟风设置专业的现象屡屡出现。教育部公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高校新增或调整的本科专业为1850个。相比于旺盛的增设专业需求,同年全国范围内撤销的本科专业数量仅为32个。每当一个行业热起来,你就会看到高校里的相关院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最典型的莫过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类、法学、工商管理等专业,不论是名牌大学还是职业技术学院,这些专业都成为考生以及家长报考的热门专业,可读完后最难就业的专业中也不乏这些热门专业。为此,教育部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表示,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要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可笔者认为,仅仅根据就业率来停招部分专业缺乏科学依据,也解决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问题。首先,尽管有些专业就业率低,但却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般来说,不好就业的专业大都是基础性学科,这些专业的价值往往不能简单通过就业率来体现。若这些专业停止招生,所造成的人才断层恐怕用很长时间都难以弥补。其次,大学生就业难,难的不在于专业设置问题,而在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出了“错”。事实上,除了一些对专业要求高的岗位需要专业对口外,大部分岗位都不需要专业对口,跨专业就业的情况很普遍,关键还是看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一些高校由于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严重。因此,大学需要做的,不是对专业名称的更新甚至盲目“跟风”开新专业,而是对现有专业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及时更新,确保大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实用。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工作不好找就怪专业不好,是不是有点怨天尤人?无论你学什么专业,有了金刚钻,还怕揽不了瓷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