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出击 巧用“假想敌”

2018年03月29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教师 张 瑶

案例

小郑是高三理科班学生,在强手如林的班上,小郑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上。开学没几天,小郑发现班上的学习气氛骤浓,大家的学习劲头比上学期足多了。就连平时成绩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桌也不像以往那般贪玩。让小郑受挫折的是,在一次物理测验中,同桌的分数比自己高了10多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产生了“己不如人”的想法。此后,小郑格外关注同桌的一举一动。同桌认真学习时,他便格外紧张,难以集中精力;同桌玩游戏时,他便暗自气愤,产生“敌人”在迷惑自己的想法,想让自己放松警惕……平时关系要好的同桌俨然成为了小郑的“假想敌”。久而久之,小郑不仅损失了一个好朋友,而且沉浸在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

分析

高三备考后半程,进入复习冲刺阶段,考生很容易产生相互比较的心理。见到同学轻轻松松取得好成绩,心里便焦躁不安;偶尔一次考试失利,便担忧其他同学超越自己。有考生认为“其他同学都比自己强,即使不努力也能成绩提升”,更有考生坦言,习惯在班上寻找“假想敌”。这些“假想敌”大多与自己成绩相当。大家暗地较劲,特别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不甘落后。自己稍有失利,便灰心失望,有时甚至由于情绪紧张,导致不能集中精力做好手头上的事。那么,究竟是什么心理因素牵绊住了考生前进的步伐,眼里只有“假想敌”呢?

首先,特殊时期。高三学习时间紧张,考生在学习上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希望成绩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因高三生整体普遍会有提高,所以导致个人名次提升的目标不好实现。这时,考生就会出现急躁情绪。

其次,不合理归因。有的高三生在高强度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下,养成了逃避的习惯。面对考试失败,采取回避问题和逃避的态度,将考试归因归结为能力不足。

再次,缺乏自信心。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强烈,渴望被人认可,且十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大部分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信。一部分考生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不自信的问题较突出。他们更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但又无力用学习成绩证明给大家看,进而将矛头指向了同学。

对策

克服急躁情绪最为关键的是要让考生明白高三学习要有耐心,不要总是将目光投向别人,重要的是和自己比,看到自己每次的进步。

解决高三生心理自卑问题,关键在于引导考生全面认识自我,多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自身优点出发建立自信心。

主动出击 重塑自信

对于高三备考的紧张环境,考生无力改变,而调整心态是考生力所能及的。例如,某次测验成绩不理想,情绪沮丧不可避免,但正确归因是关键。成绩不理想的因素有很多,与试卷难度等客观因素和考前考生的努力程度等主观因素有很大关系。考生要认清失利原因,还要分析自身优势所在,收回投向他人的目光,看到自己每次的进步,重塑自信心。

理性思考 巧用“假想敌”

尽管“假想敌”会造成诸多困扰,但平日里,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自我总结:每个阶段,都要找一个对手,有了目标,学习才更有动力!很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会通过树立“假想敌”激励自己。

“假想敌”只存在于假想人的内心,是假想人在奋斗路上不可或缺的心理竞争对手。它像一根策马之鞭,令假想人时常神经兴奋,满腔热情,时时有着想奋力奔跑的动力。以此来看,树立“假想敌”,无疑是为了给自己施加压力,以此警惕、鞭策、激励自己。

“假想敌”的积极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考生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第一,对于“假想敌”,是自己主动利用他,还是被动觉得别人在跟自己较劲?第二,别人比自己强时,你是否会看他不顺眼,甚至忍不住地想挑他的刺呢?

有的考生总以为目标高不可攀,于是自己早早缴械投降。事实上,几乎每个“假想敌”都不如自己。考生要记住,真正的敌人是自己,是内心深处的怯懦和软弱。

如果,近来的你正忙着和“假想敌”较劲,那么要调试一下心态。不要总找人竞争,也不要把失败归结在周围无辜的同学身上。要知道,“假想敌”的出现,可能是对自身学习的提醒,把他当成朋友比当成敌人更有利于自我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