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谈随迁子女高考:要有条件准入

2012年09月06日 来源:教育部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9月6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是部分实录:

  凤凰卫视:

  袁部长您好,我们知道目前中国内地有很多省市在高考录取比例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我想问目前教育部门在解决改善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另外我想延展一下,目前内地也有很多民间力量,他们呼吁希望能够取消在中高考户籍方面的限制,您觉得在实现这一点上目前存在哪些方面的难度和阻力,而且对于这种民间的呼声教育部门怎么看待?

  袁贵仁:

  在各项改革中,高考改革是最复杂、最敏感的。因为它对上涉及高校人才的选拔,对下它是基础教育的导向,它确确实实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个孩子的前途。因此,高考改革必须高度重视而又积极谨慎。

  刚才你提到高考录取比例不一样,由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和高校布局的影响,因此我们各地高校录取率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几年来我们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也重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这些高等教育欠发达的省份新增招生指标。我们每年要增加一些指标投到中西部这些生源大省,提高他的入学机会。

  二是实施协作计划。把招生指标给发达的省,由他们招中西部的学生。今年已经扩大到17万。也就是说,有17万名欠发达省的学生到东部和发达地区上学。由于这些地方办学资源比较丰富,他们除了招本省学生之外,还要带动这些教育欠发达的省份。今年我们向河南、贵州等八个省倾斜,17万学生主要是解决这八个省的问题。

  三是开展专项招生。今年我们采取了新举措,安排了1万名招生指标,给连片特困地区680个贫困县,扩大他们一本学生的录取。对680个县,1万个名额下去以后,今年当地一批本科录取率提高了10个点,在缩小数量差距的同时,我们在努力缩小质量的差距。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今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最低的省份,和全国的平均录取率已经相差不大了,各省录取率差距在明显缩小。我们相信,按照现有的政策,努力让各地的考生满意。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个方向,通过合理编制招生计划,扩大有关项目实施规模,特别是增加中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多措并举进一步促进全中国所有考生入学机会的公平。这个问题现在得到了明显缓解,有了很大进展,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关于第二个问题,大家都知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进城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相当一部分在接受义务教育,随着父母走,叫做随迁子女。留在家里的,叫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现象,这是在任何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工业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2003年,国务院提出“两为主”,以流入地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目前的状况大概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9.4%是在公办学校就读。应当说现在初步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2003年出台的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义务学校就读,现在十年过去了,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了,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客观的、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经过深入调研,起草了一个文件,2012年8月30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这个文件的主要精神有三点:

  一要积极解决。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要正视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底前要出台解决办法。

  二要符合条件。解决这一问题要根据家长的条件,学生的条件,和城市的条件,积极稳妥推进。第一,他父母就在当地就业。第二,孩子有当地的学籍。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根据这三个条件,各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三要因地制宜。各地根据人口流动的具体状况,制定具体的办法,提出具体的条件。在我们发布会的同时,教育部有几位负责同志正在开会,和各省市研究怎么落实国办转发这个文件。我们现在的态度是,积极推动落实国办转发这个文件,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避免引起教育工作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