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有关情况

2012年08月17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教育部新闻通气会散发材料一:

  教育部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有关情况

  教育部新闻通气会散发材料一


  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教育改革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标要求,着力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为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一,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思想政治水平显著提升。部党组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始终。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和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在高校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以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开展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75所高校党委结合学校实际,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为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是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部党组高度重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贯彻落实,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大指导力度;推动各高校积极探索这一体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积极推广部分高校的好的经验做法;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情况纳入高校巡视工作范围,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75所高校在具体实践中,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的运行机制,为增进领导班子团结、提升办学治校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融入改革发展实践,办学治校能力明显提高。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在教育部的领导和推动下,各高校制定发展战略,明确任务使命,在贯彻落实纲要中实现了办学治校能力的提高。部党组坚持把培养培训和实践锻炼作为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连续三年与中组部共同举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刘延东、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审定培训方案,为学员作辅导报告。五年来,选派了48名干部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习培训,连续举办10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以直属高校领导干部为主体培训了1200余名干部。组织了23期以直属高校校级领导为主的培训班赴欧美知名大学进行境外培训。

  四是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班子作风进一步改善。部党组坚持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高校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教育引导高校领导班子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密切与干部师生的联系;构建体现高等教育特点、教育管理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直属高校巡视制度,将班子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作为巡视的重要内容,完成75所直属高校的巡视工作;推动直属高校采取多种措施,拓宽领导班子与干部师生的沟通渠道,实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民主治校、阳光治校,进一步规范了高校办学行为。

  第二,以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为目标,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严格标准条件,始终体现正确的用人导向。部党组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在直属高校领导班子选配工作中,突出四种导向。突出德才兼备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结合高校特点加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察,对存在学术诚信问题的干部,一票否决;突出工作实绩导向,坚持凭实绩用干部;突出群众公认导向,尽可能扩大参加推荐、参与测评范围,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的真实意愿;突出重视基层导向,明确要求直属高校校级领导干部要有基层院系的工作经历。

  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干部选任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部党组高度重视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结果的运用,责成工作部门切实抓好干部选拔任用的测评、推荐、考察、酝酿等关键环节。比如,坚持发布考察预告、设立意见箱、公布联系方式等制度;坚持党政换届全员公开述职和民主测评、全额定向推荐制度;强化深度考察和延伸考察,坚持多维度、全方位考察干部,特别是加强对干部德的考察,增强考察的针对性和准确性等。五年来,直属高校中54个党委班子、72个行政班子完成了换届,先后任免干部1333人次,基本实现了直属高校领导班子换届和干部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注重合理搭配,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部党组从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出发,着力优化班子配备。从年龄结构看,目前785名直属高校校级领导中,50岁及以下占39.9%,51岁至60岁占56.8%,平均年龄为52.5岁,最年轻的党委书记47岁,校长45岁,最年轻的党委副书记37岁,副校长41岁,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体、老中青搭配的梯次结构。从学历层次看,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84.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占64.8%,比五年前提高15.9%;一大批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96.8%,有27名两院院士,专业背景基本覆盖了学校主要学科,实现了班子成员的学科互补。74.7%的直属高校党政班子中配备了女干部;42.7%的直属高校领导班子配备了党外干部,所属党派涵盖了全部8个民主党派中的7个,有9名党外干部担任省市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等职,高校干部已成为国家和地方党外干部的重要来源。

  四是注重备用结合,后备干部队伍进一步充实。教育部党组始终着力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于2009年集中开展了直属高校校级后备干部的调整工作,建立了一支由813人组成的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较为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连续举办3期专题研修班对155位正职后备干部进行了集中轮训;通过调整分工、对口支援、挂职等方式,突出实践锻炼,有针对性地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坚持同等使用、重在培养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增强后备干部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2010年以来,就有31位正职后备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占新提任正职的81.6%,大部分新任副职也是从后备干部中产生。

  五是完善协调机制,全方位协作的合力不断增强。结合工作实际,教育部建立了部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中组部、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和学校党委的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直属高校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和制度建设;完善部内沟通协调机制,人事司、直属司、纪检组等相关司局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廉政谈话、巡视等工作。同时,为适应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教育部党组积极调整高校干部工作部门职能,充实工作力量。目前,各方协调配合、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形成了全方位推动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工作局面。

  第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干部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为进一步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教育部于去年12月开始开展了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东北师大、西南财大校长试点工作。这次公开选拔在考试方式、遴选委员会组成、遴选过程等多个环节都做了大胆尝试。比如,根据校长岗位的特点,采用职业素养综合评估的方式代替笔试确定面试人选;成立以行家为主体的遴选委员会;遴选过程坚持以行家为主导;等等。实践表明,这次改革试点方向正确,特色鲜明,操作规范,效果良好,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为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提供了新鲜经验。

  二是竞争性选拔科学化水平实现新提高。近年来,教育部党组坚持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结合副校长公开选拔和总会计师改革试点,积极推动竞争性选拔干部。目前,已有超过1/3的直属高校开展了副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2011年12月教育部党组在6所直属高校开展总会计师改革试点工作,6位懂教育、懂财经、懂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经过公开选拔异地异校任职,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此外,积极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工作,促进好中选优,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全方位干部交流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教育部党组不断加大直属高校正职交流使用力度,目前75所直属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交流产生的有88人,一半以上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实现了交流任职。部党组还通过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教育机构四支干部队伍的统筹交流,推进直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结合制度创新、换届调整等工作不断拓宽交流渠道。五年来,直属高校校级领导干部交流任职达到144人,其中,直属高校之间交流51人,为中央部门和地方输送了61名优秀校级领导干部,先后选派了27位校级干部援疆援藏、9位校级干部到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挂职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直属高校的引领示范作用,近年来先后为地方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校挂职培养了的66位校级干部。

  四是制度创新取得新成果。五年来,部党组在选拔任用、后备干部、管理监督等重点领域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比如,研究制定《部属中管高校党委换届工作规程》等7项直属高校党政换届和干部调整的工作规程,研究制定后备干部管理文件,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的意见》等制度文件,规范管理监督各项工作。健全领导干部经常性管理机制,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实行任职承诺制度等,在部分高校试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等。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干部工作规律性探索取得良好成效。

  长期以来,教育部党组坚持一手抓领导班子选拔配备,一手抓工作规律性研究,并积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比如,会同中组部开展了“中管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研究”,对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性的大学主要领导干部遴选任命办法和相关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研究制定了《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试点工作方案》以及各阶段的配套实施办法,确保了公选校长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开展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高校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高校领导班子结构和效能研究”“教育部直属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等专题研究,形成了“高校领导干部选任和管理调研情况报告”“关于高校后备干部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等报告,分析现状,深入探索规律性问题,为推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在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具体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必须长期坚持的经验和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先导,着力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握高校干部成长、培养和选拔的规律,努力造就高素质的高校领导班子。三是必须始终围绕贯彻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在不断推进制度化、规范化中提高科学化水平。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精心培育高校领导班子优良作风,营造大学精神家园。五是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需要,切实解决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六是必须始终坚持充分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在教育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工作的良好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校科学发展的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重点要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高校主要领导专题培训,进一步研究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抓紧出台加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意见,研究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高校领导综合考评体系,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二是以中管高校为重点,以深化干部选用制度改革为动力,继续抓紧做好直属高校党委行政换届调整工作,选好配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三是巩固发展公开选拔大学校长改革成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公选办法,不断深化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改革。四是认真总结在6所直属高校中开展的总会计师改革试点工作,深入研究探索直属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有效实践方式和管理机制。五是积极拓展高校干部培养渠道,加强重点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力度,及时发现、使用、储备一批综合素质好、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干部。促进高校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另外一项重要工作也就是与今天召开新闻通气会密切相关的工作:进一步推动高校领导班子强化职业意识,引导和促进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

  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岗位非常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把大学办好,让党放心,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满意,是党委书记、校长的神圣职责。近几年,教育部会同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在鼓励、引导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切实强化职业意识、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工作。我们高兴地看到,许多大学书记、校长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敬业投入、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很好的表率,成为全身心履职尽责的典范。一些大学校长在认识和行动上,自觉做出了选择,在上任伊始就提出了“两不”、“三不”、“四不”的承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一些学校仍然存在着学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办学治校精力不集中,在学校管理工作投入不够的情况,给学校的改革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广大教职工热切期望加以改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要继续鼓励倡导高校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书记、校长干事创业,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形成普遍共识。二是要利用社会广泛关注的契机,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开展典型宣传,加强正面引导,形成良好氛围。三是要积极探索把全身心投入管理纳入作风建设的有效方式,健全相应的激励、保障、约束、考核、管理等制度,形成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