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改革:试卷“变脸”凸显素质教育主题
2012年08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记者 吴晶、凌军辉)由教育、科技、经济、法律、管理等领域26名专家组成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7月19日在京成立。这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画的“路线图”,高考改革迈出的又一重大步伐。
重点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这些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的重点任务,正是近年来高考改革不懈探索的方向。
2012年,以“梯子不用时要横着放”为主旨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又一次引发人们对高考改革的热议。高考题“活”起来,“死读书”不再吃香等评价,成为一种主流声音。
有专家指出,近年来,此类“材料作文”不设固定题目、鼓励自由发挥,不仅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彻底杜绝了过去那种靠死记硬背来套材料的作文写法。
“高考命题越来越紧扣教学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健康人格和独立思想的养成,这也是新课改所承载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南京金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说。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长期以来,在高度统一的高考模式下,学生、学校的特点和自主选择性均难以体现。近年来,国家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期望以更加多样化的课程推进素质教育。为了使分省推进的课程改革与高考制度相配套、相协调,教育部一方面允许新课程改革实验省自主确定考录方案,另一方面也将高考自主命题权下放到部分省市,希望让高考发挥“以考促学”的重要功能。
经过充分调研和试点,高中新课程标准将学科内容分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与之相适应,课改后的高考也扩大了高考必考的范围,以满足大学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同时增加了很多现代学科内容。如,数学增加了算法、推理与证明等,生物增加了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等。
每一次改革起步,都充满挑战。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回忆说,“材料作文”刚刚出现时,命题人员承受着很大压力,很怕试题变脸考生会不满意、吃不消。而今,不仅考生和教师表示认可,全社会都在津津乐道于这种变化。
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自主制定实施高考方案,16个省份实行自主命题。很多地方以“3+X”的模式为基础,对高考科目设置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一些省份将各学科考试内容分成“必考”+“选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爱好和擅长的模块答题,较好地引导了高中新课程方案中选修课的开设。
高考的正向作用正在显现。喊了多年却难以着陆的素质教育,正在悄然改变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为特征的应试教育。
许多一线教师感到,高考内容改革后,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时代和社会,努力将现实生活问题、现代科技发展动态引进课堂,不断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来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们普遍反映,课堂从单纯的书本中“跳”出来了,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一卷试天下”的困局已被打破,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日益增强,高考命题工作面临着更高要求。
为了保障不同地方考试命题的同等效度和信度,教育部考试中心邀请命题专家对各地分省命题进行指导和监督。每一科目试卷对应同一知识点的试题,都要反复打磨、横向对比,使题型相对一致,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大致相同,对知识能力考察的层次相近,对知识内容考察的广度和深度相当。
为了进一步扩充和丰富高考命题资源,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国家级题库。许多数年从事命题工作的专家表示,大家通过在电子平台上的交流碰撞,不仅命题方式实现了无纸化、信息化,命题思维更加开阔,命题质量更有保障。
近年来,不断有网民评价说:一题多解的开放式命题已成为高考风景线。只要考生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就可以获得相应分数,充分反映出高考从“知识第一”转向“能力第一”的深刻转变。
胡金波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知识基础更新了,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更新。过去我们比较侧重考学生学了什么,现在更注重测试学生学会了什么。”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说,高考衔接着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承载着育人、选才的复合功能。面对未来我们一方面要有“因时制宜”的强烈改革意识,另一方面又要科学有效地统筹考虑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和招生考试改革,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和教育质量提高。
重点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这些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的重点任务,正是近年来高考改革不懈探索的方向。
2012年,以“梯子不用时要横着放”为主旨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又一次引发人们对高考改革的热议。高考题“活”起来,“死读书”不再吃香等评价,成为一种主流声音。
有专家指出,近年来,此类“材料作文”不设固定题目、鼓励自由发挥,不仅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彻底杜绝了过去那种靠死记硬背来套材料的作文写法。
“高考命题越来越紧扣教学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健康人格和独立思想的养成,这也是新课改所承载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南京金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说。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长期以来,在高度统一的高考模式下,学生、学校的特点和自主选择性均难以体现。近年来,国家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期望以更加多样化的课程推进素质教育。为了使分省推进的课程改革与高考制度相配套、相协调,教育部一方面允许新课程改革实验省自主确定考录方案,另一方面也将高考自主命题权下放到部分省市,希望让高考发挥“以考促学”的重要功能。
经过充分调研和试点,高中新课程标准将学科内容分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与之相适应,课改后的高考也扩大了高考必考的范围,以满足大学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同时增加了很多现代学科内容。如,数学增加了算法、推理与证明等,生物增加了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等。
每一次改革起步,都充满挑战。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回忆说,“材料作文”刚刚出现时,命题人员承受着很大压力,很怕试题变脸考生会不满意、吃不消。而今,不仅考生和教师表示认可,全社会都在津津乐道于这种变化。
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自主制定实施高考方案,16个省份实行自主命题。很多地方以“3+X”的模式为基础,对高考科目设置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一些省份将各学科考试内容分成“必考”+“选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爱好和擅长的模块答题,较好地引导了高中新课程方案中选修课的开设。
高考的正向作用正在显现。喊了多年却难以着陆的素质教育,正在悄然改变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为特征的应试教育。
许多一线教师感到,高考内容改革后,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时代和社会,努力将现实生活问题、现代科技发展动态引进课堂,不断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来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们普遍反映,课堂从单纯的书本中“跳”出来了,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一卷试天下”的困局已被打破,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日益增强,高考命题工作面临着更高要求。
为了保障不同地方考试命题的同等效度和信度,教育部考试中心邀请命题专家对各地分省命题进行指导和监督。每一科目试卷对应同一知识点的试题,都要反复打磨、横向对比,使题型相对一致,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大致相同,对知识能力考察的层次相近,对知识内容考察的广度和深度相当。
为了进一步扩充和丰富高考命题资源,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国家级题库。许多数年从事命题工作的专家表示,大家通过在电子平台上的交流碰撞,不仅命题方式实现了无纸化、信息化,命题思维更加开阔,命题质量更有保障。
近年来,不断有网民评价说:一题多解的开放式命题已成为高考风景线。只要考生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就可以获得相应分数,充分反映出高考从“知识第一”转向“能力第一”的深刻转变。
胡金波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知识基础更新了,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更新。过去我们比较侧重考学生学了什么,现在更注重测试学生学会了什么。”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说,高考衔接着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承载着育人、选才的复合功能。面对未来我们一方面要有“因时制宜”的强烈改革意识,另一方面又要科学有效地统筹考虑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和招生考试改革,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和教育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