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改革:助更多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2012年08月03日 来源:新华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网北京8月1日电(记者吴晶、叶建平)“我很幸运,感谢国家推出专项计划,让更多贫困生有机会上大学。”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乡桑里村壮族女孩韦春婉近日接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时说。

  韦春婉是今年4月启动实施的“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首批入选者。“十二五”期间,每年将有来自全国680个贫困县的1万名学生,以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的特殊形式考入大学。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说:“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是党和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考制度深化改革和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以来,“推进教育公平”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突出的时代特征。高考作为社会公平调节器的功能日益强化,在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来自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显示:2002年至2011年间,全国高校招生录取人数年均增长12.8%,其中农村考生录取数年均增长15.4%。;高校本科录取人数年均增长11.9%,其中农村考生本科录取数年均增长14.0%,农村考生上大学、上本科的年均增长比例,均高于全国同期相关总量的年均增长比例。

  据了解,为了扩大中西部地区考生入学机会,2007年至2011年,教育部所属高校在属地招生计划比例由32%降至25%,共调出计划2.3万名,主要投向中西部地区;2008年至2012年,东部地区高校面向中西部8省区累计安排53.5万个招生名额,相当于在东部地区建设了68所专门面向中西部考生、每年招生2500人的公办普通高校。

  这项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中西部考生入学人数比2007年增加约52万人,内蒙古、山西、安徽、河南、广西、云南、贵州、甘肃8个省份的高考录取率均超过60%。中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增幅已超过全国平均录取率增幅。

  此外,免费师范生、免费医学定向生等专项招生计划,已为相关地区输送了大批急需人才。

  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要费尽思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事业计划处处长游森说,为了确定地区间招生计划调整方案,教育部组建课题组,从数十个参考因素中,筛选出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每万人口普通高校招生人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校基本办学条件、生均预算内事业费等10项指标,最终完成精密测算。

  近年来,高考不仅在着力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也在全力保障考试自身和招生录取的过程公平。

  教育部下发7个配套文件严格规范招生,各地各高校对特长生实行三级公示,31个省区市按五部门文件完成高考加分的清理规范……公开透明的监督体系,正在铸就“阳光高考”的民心工程。

  11个部门共同组建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全国94%的考场完成标准化建设,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平台实现网上巡查,录取、评卷、报名、填报志愿、报考咨询等环节全面推进网上操作……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正在全力阻击妨害公平的舞弊行为。

  从非典时期设立“特殊考场”到汶川地震建设“板房考点”,从各地逐年完善“高考应急预案”到主管部门审慎修订《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从全面拦截“高考移民”到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异地高考……高考为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改革探索从未停顿。

  有人曾设想,取消高考,会是什么样?很快,来自民间的调查结果压倒各种声音:绝大多数人对高考给予肯定,认为高考是我国现阶段保障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必须坚持。同时也要正视,高考离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相当差距,改革势在必行,探索永无止境。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高考改革始终是一项重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为高考改革规划蓝图,指明方向。

  近日,记者走近高考实施者和参与者,聆听他们的体会与感受,了解高考改革近年来的不懈探索。透过十年间的改革进展,可以相信,高考改革正循着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路径,积极而稳妥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