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凯新:(1)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2025年普高招生计划为4179名,分省计划和招生专业基本保持稳定。在分专业招生计划方面,较大幅度地调整了厦门市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千亿产业链人才缺口的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专业的招生计划,调整需求过剩专业的招生规模。
(2)今年继续面向福建省厦门市单列招生计划。
(3)今年,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8个省份作为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将首次实施新高考,均实行“3+1+2”高考模式,学校在这些省份的招生计划编制较往年有所变化。
苏凯新:有变化,主要如下:
一是今年新增省高原学科专业——智能车辆工程。本专业紧密围绕“交通强国”“双碳”等国家战略,面向汽车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车辆工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主要从事智能车辆相关领域的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我校通过“顶层设计+动态调整”机制,同步推进“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建设、传统专业改造升级及专业结构优化,着力于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生源上主动求变。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作为我校在福建省独家开设的4个专业之一,往年招收编导类考生,今年转为在普通类历史科目组招生,仍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苏凯新:2025年,学校采用“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专业录取,专业志愿之间没有级差。
非平行志愿投档或未规定成绩排序规则省份的艺术类专业,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进行专业录取。综合成绩(总分100分)=(专业成绩÷专业满分×5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50)。
在招生录取中有以下几点特殊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特别注意:
一是英语专业要求高考外语语种为英语。
二是国际课项目专业要求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不进行专业调剂录取。该项目有部分课程采用中英文双语或全英文授课,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提醒非英语语种考生谨慎填报。
三是艺术类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四个专业不招收色觉异常Ⅱ度(俗称色盲)考生。
苏凯新:学校有59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会计、旅游管理、戏曲与影视、设计、体育、数字经济、翻译等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学校现有省级“双一流”建设高原学科1个、应用型学科6个;省级一流应用型高校主干学科3个、博士学位培育学科2个。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特色专业8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8个专业通过国家级专业认证评估。
苏凯新:我校历年各省(市、自治区)的录取成绩均公布在招生网(https://zs.xmut.edu.cn/zklb/bks/lnfs.htm),考生可登录网站查询,也可向招生网主页智能机器人发送“往年录取情况”等关键词获取,或拨打学校招生咨询热线(0592-6291678)。
苏凯新:我校2024年普通类各类别及各专业组在闽的录取分数线、位次数据如下表,供参考。我校还有国际课程项目,考生可以同时填我校多个专业组,以提高录取几率。
苏凯新:志愿填报对每位考生和每个家庭来说都非常重要,考生应本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心态,对自身情况进行理性分析并作出正确选择,可以重点关注以下要点:
一是重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高考成绩公布前,提前了解当年高招政策和招考信息,可根据模拟考试情况、高考估分、预估位次以及选考科目等,初步划定意向院校和专业范围。成绩公布后,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等官方渠道,详细了解各高校的情况,圈定自己的目标院校和意向专业。这里特别提醒考生应仔细阅读院校招生章程,明确院校录取规则、专业特殊要求和限制条件,避开受限要求,以提高录取机会。
二是综合考虑后作出合理选择。志愿填报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市场需求,优先结合选考科目锁定专业范围,将自身兴趣与特长融合考虑,同时关注高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就业机会等地域因素。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考生应合理拉开志愿“梯度”,在同一批次的学校之间,根据分数高低设置“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以提高录取成功率。建议考生填报志愿时选择服从调剂,以降低平行志愿退档、滑档的风险。
三是保持理性心态避免盲目跟风。志愿填报应理性对待,避免因焦虑或攀比心理而做出不理智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规划,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面对热门专业和新兴专业,要保持理性,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深入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校实力等,避免盲目跟风报考。
在此预祝各位考生都能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苏凯新:厦门理工学院“亲产业”办学体系的基本内涵是:遵循“关产业痛痒,应产业所求,纳产业精华,为产业服务”的核心理念,培育亲产业人才、引领产业导向、强化支柱产业创新、服务产业价值实现。其目标是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及社会服务,直接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以产业需求反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实践中形成了九个“亲产业”核心要素,这些要素贯穿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服务等环节,具体包括:理念认知、专业方向设置、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过程、实践条件、师资队伍、科研导向、服务地方、激励机制。
苏凯新:学校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积极通过校企协同育人、中外合作等多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造就集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核心能力为一体,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毕业生广受业界欢迎,就业资源丰富,毕业去向落实率高,60%留厦投身厦门建设,学校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2025年,有近700名厦理工本科学子在考研中成功“上岸”,其中境内高校升学556人,195人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
苏凯新:厦门理工学院招生网:https://zs.xmut.edu.cn/,招生官方微信公众号:厦门理工学院招生处。若要详细了解我校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专业介绍、往年录取情况等信息,可拨打热线电话:0592-6291678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