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办:广州大学2025年面向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本科招生计划数7000人,其中广东招生计划6219人;招生专业73个,其中理工类专业41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2个、艺体类专业10个,理工类专业的比例继续提高,占招生专业计划数的58.01%。今年新增智慧交通专业,还加大了基础学科、前沿交叉学科、战略急需领域专业招生计划数。
招生办:我校锚定基础学科支撑、前沿交叉学科建设、战略急需领域突破三大方向,在天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等基础学科,智能制造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前沿交叉学科,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战略急需领域专业招生计划数有所调整。
今年,学校新成立数学与应用数学“云山拔尖班”。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教育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新增智慧交通专业,招生计划共计50人。学校在经济与统计学院新设“金融学+统计学”双学位本科专业,培养具备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双重知识背景的毕业生,招生计划共计30人。
广州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战略,加大力度引进世界优质教育资源助力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今年新增5个国际联合培养项目,与蒙纳士大学开展统计学、会计学、土木工程等三个专业的联合培养项目;与昆士兰大学开展广播电视学专业联合培养项目;与西澳大学开展建筑学专业联合培养项目,实行学分互认、课程衔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化教育资源与广阔的发展平台。
统计学、会计学、土木工程、广播电视学四个专业的学制为“2+2”,即学生入学后在广州大学完成第一、二年的学习,完成规定的课程后赴国外合作方高校完成第三、四年的学习。获得广州大学颁发的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以及由国外合作方高校颁发的相应专业的学士学位。建筑学(本科培养 5 年制)专业的学制为“4+1+1”,即学生入学后在广州大学完成第一、二、三、四年的学习,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然后赴国外合作方高校完成第五、六年的学习。获得广州大学颁发的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以及由国外合作方高校颁发的建筑学硕士学位。
招生办:精准设置专业组,满足条件组内100%不调剂:今年学校进一步精准化设置专业组,提升专业志愿满足率。专业分组进一步优化细分,突出新兴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进一步优化分类,突出新师范专业特点;进一步优化特色,突出创新班、国际班优势。
为最大化满足考生个性化报考需求,今年学校专业分组较细,专业组内所含专业较少且专业组内专业相关度较高,在广东本科批提前批教师专项物理类、历史类、音乐类共设置29个招生专业组,本科批物理类、历史类(含地方专项、中外合作办学、国际联合培养)共设置38个招生专业组;本科批艺术类、体育类共设置8个招生专业组。广东普通类本科批次,考生填满组内6个专业志愿不重复且体检合格,专业组内100%不调剂。全国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考生服从调剂且体检合格,原则上100%不退档(相当于1:1提档);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录取并分配专业,不设专业志愿级差,考生可以安心大胆报考。建议选择将广大专业组放在前面填报并适当填报多个广大专业组增大录取几率。
招生办:广州大学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畅通“拔尖创新+卓越创业”人才培养双通道,力求让每一位本科生都成为小班化、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受益者。2025级本科生入学后第一、二、三年级都可选择本专业或本学院的拔尖创新班或卓越创业班,进入小班制的分类培养通道。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着眼于“科教协同—高质量研究生深造”,所有学院设立拔尖创新人才班,其中包括张景中、周福霖院士等领衔的院士班。这些班级采取“学科交叉+导师制+项目实践”的培养模式,突出“基础+创新”,通过夯实“五基”(基本理论、知识、思维、技能、方法)、实施“五早”(早安排导师、早进科研团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出创新成果)引导学习志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卓越创业型人才培养着眼于“产教协同—高质量就业创业”,学校已扩容6个产业学院与19个产教融合实验班,依托“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教师计划”“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等计划,积极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不断深化“五基”“五实”的培养实践(实验室实操、企业单位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劳动实践),从而通过大学的历练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适应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推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招生办:灵活宽松的转专业政策,满足考生多元化需求:学校按照“转出无限制、转入有路径,尊重选择权、发展多元化”原则,为学生提供3次转专业申请机会。学生可以选择在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提出转专业申请。
第一学期期末,所修课程加权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前50%的学生,可在当年招生专业组内免试申请转专业(限制性保护专业部分满足)。
第二学期期中,允许学生在学院内任选专业,非师范专业原则上不设转入限制条件,师范专业转入比例限制人数。
第三学期期中,学生可向公布接收转专业方案的学院申请转专业,通过公开选拔,择优录取,转出不设限制。
2024年以来,广大实施全新转专业制度,充分满足学生自主选择需求。如2024级本科生已开展了两轮转专业,第一轮转专业有547名学生申请,460名学生成功转专业,成功率高达84%;第二轮转专业成功率为82.4%。
招生办: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本科生总体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3%,其中90%留粤就业,75%以上粤港澳大湾区就业,40%留广州就业;升学深造超过20%,其中超过80%就读“双一流”高校及本校;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20%选择世界500强,20%选择广东制造业500强;近两年广东选调录取人数省内排名第四。
咨询电话:020-39366232
本科招生网:https://zsjy.gzhu.edu.cn/index.htm
咨询QQ群:
物理类咨询QQ群:529728819、729320859、434788188
历史类咨询QQ群:720835195、213951261
艺体类咨询QQ群:701459127
广东省外咨询QQ群:564060395(理科)、710981225(文科)
学校通讯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