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肩负着建设西北、兴学兴农、培育英才的历史重任。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科教体制统筹改革,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行部省院共建机制,赋予学校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学校先后进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李景星:学校积极履行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的社会职责,2022年继续扩大本科招生规模,招生人数比2021年增加200名。学校将在确保各省招生规模较2021年不减少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省高考报名人数情况、生源质量以及区域布局等因素,编制招生计划,具体以各省级招生部门公布为准。
李景星:全国率先开设“智慧林业”“智慧水利”专业,新增“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
智慧水利立足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服务新时代国家水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是学校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水安全和助力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智慧林业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林业信息化发展需要,践行学校维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学科使命。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是学校深化以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特色学科的实践,对推进新工科建设和新农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聚焦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和乡村振兴四大学科使命,积极推进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布局建设新兴交叉和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学科专业,形成了以智慧农业、智慧林业、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智慧水利和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5个“智慧+”专业为核心的“智慧农业专业集群”,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李景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农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经济林果育种与栽培、畜禽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工程、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之列。
学校现有77个本科专业,2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1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李景星:学校持续深化本研贯通招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新增“强基计划”生物育种方向招生。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养高、创新意识强、未来致力于国家种业科技发展和种源安全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强基计划”学生按照“3+N”本硕博衔接培养,“3”为本科基础阶段学习年限,“N”为硕博学习年限,时间3-5年。采取单独编班,实施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以及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培养模式。
实施卓越拔尖学生培养项目招生。设置植物生产类、动物医学、水利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农林经济管理和食品营养与健康等6类卓越班和经济学基础拔尖培养班,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生。实行“学科大类+个性化”分段式、贯通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科大类下自主选择专业和导师,开展个性化学习和全学程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训练。获得学校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者,可提前一年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经济学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为2022年首次开设。
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项目招生。依托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设置生物科学基础拔尖培养班,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合高水平师资,配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为优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广阔的成长环境,为生物科学领域培养一批勇攀科学高峰、致力成为领跑者的领军人才。生物科学基础拔尖培养班面向2022级全体新生选拔30人,实施本研贯通培养。
李景星:学校立足新时期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办学定位,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以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中心,科学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知农爱农,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
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需求
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全面发展,制定多元化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分类培养。建立农、理、工、经、管、文、法等学科大类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书院制为突破,建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教育培养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健康人格养成。
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创新实验学院,设立基地班、卓越班,实行“2+X”培养模式,实行动态分流和本研贯通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能够满足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农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全面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学业导师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业规划,指导学生选专业、选课程,培养学术兴趣,引导学生早进科研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早进基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放宽转专业的限制,实行辅修和双学位制。充分尊重学生选择专业和个性发展的意愿,放宽学生转专业的限制。逐步实行双学位制,扩大辅修专业数量,提高辅修专业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成长选择的机会和途径。
实施本科生访学(留学)计划。学校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学生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留学),开展2+2、3+1、4+0等模式联合培养,科学设计国际化课程,建立海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掌握国际标准,通晓国际规则,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搭建校企对接平台,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改革,积极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产复杂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校各类试验站、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示范基地的实践育人功能,为学生参加教学实习、科研创新训练、毕业设计等提供良好条件。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培训等,资助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和创业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50%以上学生有机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李景星:学校与全球众多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多模式、多类型的联合培养项目,本科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海外学术交流经历,拓展全球视野及求学深造。
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举办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联合培养,国际访学:与多所国外大学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实施“2+2”、“3+1”“4+0”等培养模式,实行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每年设立专项资金支持500余名优秀本科生到国外知名高校交流访学。
毕业生公派出国:学校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签约单位之一,近年来先后公派1600余名学生出国留学;2021年有211名本科生毕业出国深造。
留学生培养: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各类留学生281人。
李景星: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实行“3+1”培养模式,学生前三年在学校就读,达到对方入学标准后,赴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学习一年。学生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后,由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国内学习期间学费50000元/学年,在国外学习期间的学费按照对方大学当年标准收取。
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举办,实行“4+0”培养模式,学生本科四年可以完全在国内就读,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后,由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亚利桑那大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同时开通“3+1”“4+1”培养通道,英语达到对方入学要求后,第四年可以申请赴亚利桑那大学就读;也可在四年本科毕业后到亚利桑那大学继续学习一年获得研究型硕士学位。国内学习期间学费60000元/学年,在国外学习期间的学费按照对方大学当年标准收取。
李景星:升学深造机会多,保研比例高。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本科生整体深造比例达到50%以上,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比例超过20%。2022年,全校共有1116名学生保送研究生,占毕业生人数的22%,其中保送到清华大学12人、北京大学15人、浙江大学37人、上海交通大学20人、中国科学院大学39人、武汉大学40人,99%学生被“双一流”高校录取。
就业服务好,就业质量高。2021学年内邀约各类用人单位 4537家,为毕业生提供岗位34.6万个。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90%以上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高校科研院所单位,近40%就业毕业生签约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
李景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文明、促进人类健康、服务乡村振兴等四大学科使命,面向未来农业,在新农科背景下,全力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欢迎大家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咨询电话:029-87091406(日常咨询)87091407(高招热线)
微信公众号:zhshwnwsauf
招生网址:https://zhshw.nwafu.edu.cn/
考生可以通过电话、官方微信、招生网了解相关信息,也可以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官方微信、微博进行咨询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