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msg.name}}

{{maintitle}}

{{subtitle}}

{{zycon}}

一、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

答: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由温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6年)和原温州大学(创办于1984年)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历经“两校合并、七校融合”的沿革变迁,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33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校。2019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门类。“教师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办学特色显著,“工程教育”“文理基础教育”“华侨教育”优势逐步凸显。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754人、教职工1836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着力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善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招46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师范专业认证3个。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9项。学校是国家级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师资人才队伍。现有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327人(570人次),拥有院士、双聘院士、 “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入选人才27人,各类省级高层次入选人才132人(341人次)。

学校坚持“学科驱动”,着力培育优势特色学科,打造高峰高原学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2017年被列为浙江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生态学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建设的优势特色学科,9个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保持ESI全球前1%。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9-2020),学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位居全国研究生培养高校的前35%。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深入实施“面向地方、面向一流”工程。建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8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4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49项,省部级项目117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以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37项。

学校坚持“学城联动”,大力推进校地合作,服务地方能力不断增强。与地方政府共建9个实体性研究院,创建3家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立基础教育发展中心,拓展附属学校建设,现有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10所,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迄今已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117所院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积极开展“3+1”“2+2”等双校联合培养项目、交换生项目、国际学术论坛、艺术演出等各类项目。学校举办国(境)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开设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8个,全英文授课硕士项目12个。学校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开设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是首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单位。

学校秉承“厚培德本、深濬智源”的办学传统,弘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扎根温州、服务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二、疫情对高校招生安排是否有影响?今年招生计划有无增减?招生政策有哪些新变化?

答:1.给了我们招生工作更充裕的准备时间,整体招生工作安排有条不紊。

2.我校2020年面向浙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青海、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江苏、安徽、江西、福建、西藏、新疆23个省(市、自治区)招收4145人。

浙江省本科计划招生3003人,其中普通类1661人,艺术类174人,体育类97人,三位一体340人,中小学师资定向47人,地方专项计划24人,四年制单考单招100人,专升本560人。

省外本科计划招生1142人,其中普通类984人,艺术类158人,不分省新疆内招班25人。

(1)招生计划:招生计划比上年增加220人;(2)招生省份:新增青海和西藏,其中青海37个招生计划,西藏定向招生35人;(3)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小学教育专业)为47人,较上年增加17人;(4)浙江省地方专项招生专业有所调整,基本上为国家、省一流本科专业。

3.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实施宽松的转专业政策,除特殊招生类型外,每个学生在第一、二学期末均可根据自己意愿申请转专业。其中文科、理科、工科专业以及师范、非师范专业均可互转,艺术类、体育类专业需在原类别中转专业。近三年转专业成功率近90%。(具体政策详见学校转专业文件)

三、2020年招生专业有无变化?请介绍一下学校的特色专业。

答:1.招生专业: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专业恢复招生;浙江省地方专项招生专业有所调整,基本上为国家、省一流本科专业。

2.我校在招46个本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具有完善的专业结构体系。专业建设成果显著,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优势(特色)专业37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师范专业认证3个。

2019年12月,机械工程、网络工程、工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科学、化学、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等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2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数与立项率名列全国地方高校前茅、全省高校前列,取得专业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四、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答:1.浙江省、山东省考生按新高考录取政策执行,确定进档考生录取专业(类);其他省份进档考生,学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按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录取专业(类),若出现同分则按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若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均未能录取,对服从专业调剂者,学校按投档成绩择优调剂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予以退档处理。

2.学校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对部分招生专业(类)设定高考单科成绩要求。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浙江省考生原则上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60分,外省考生原则上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50分(江苏省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40分),体育特招生英语单科成绩要求可适当降低。

五、今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新高考”正式落地实施,考生报考需要注意什么?

答:首先,考生务必关注各高校公布的新高考改革省份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自己的选考科目一定要和高校要求的科目完全一致才能报考。其次,山东是专业+学校的报考模式,学生可填报的专业志愿比较多,请考生一方面仔细考虑好自己的专业意向,另一方面仔细核对报考专业及所在学校信息,适当参考专业的往年录取分数,避免误报。第三,对四个省份的考生来说,今年第一年实施新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都有变化,要认识到,各个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和位次可以作为参考,但不一定非常准确。

六、在志愿填报方面有哪些建议?

答:填报志愿的要点归纳起来为:“兴趣最重要,规划须尽早,章程要细读,名次要参考,填报如淘宝,适合才最好”。

1.认识自己 着眼发展 正确定位

古希腊人在2000多年前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了阿波罗神庙上,“认识自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哲学命题。每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个性、特长、经验、行为及情感世界等差异很大,喜欢或适合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也同样如此。因此,考生需要认识自我,了解外界,也就是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理性地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要考虑自己的个性特征,遵循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与成功几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如果一个人对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就能发挥80-90%的能力,相反则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你一种满足感。一个热爱工作的人往往比不热爱工作的人,更愿意主动地付出努力,也因此表现得更为卓越。

2.掌握信息 理性分析 科学填报

熟悉政策、了解高校、全面掌握信息是考生填报志愿之前必做的功课。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位次号(高考成绩),重点处理好专业、学校、城市、就业四者关系,初选出自己喜欢和适合的专业及拟填报院校。考生在全面掌握平行志愿填报要领后,需对目标学校、专业进行基本了解,包括办学地点和实力(声誉)、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科研实力、硕博士点、转专业政策、辅修(双专业)情况、国外合作办学、毕业去向、宿舍及配套设施、收费标准、招生政策等,以及近三年录取分数线和招生计划的变化情况;同时,考生要认真阅读所报高校的招生章程(如单科成绩要求、体检要求),了解录取规则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全方位掌握信息。

对于一般考生而言,有一个建议原则: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成绩中上等考生,兼顾专业和学校;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成绩偏低考生,奔实用。总而言之,对于二段和三段考生而言,在理想的院校和专业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填报志愿应重视“人职匹配”,建议“专业优先于学校”。

七、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和奖助学金政策。

答:1.转专业政策

温州大学是在全省最早全面放开转专业政策的高校之一,所谓全面放开就是允许所有学生申报转专业,正如教育部高教处领导所说,转专业不能只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开放,那些学习困难,个人特点不适合本专业学习的学生更应该给他们机会转专业。学校实施宽松的转专业政策,除特殊招生类型外,每个学生在第一、二学期末均可根据自己意愿申请转专业。其中文科、理科、工科专业以及师范、非师范专业均可互转,艺术类、体育类专业需在原类别中转专业。近三年转专业成功率近90%。(详见温州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条例(2019年修订)http://zs.wzu.edu.cn/info/1158/3441.htm

2.奖助学金政策

学校有以下七种基本助学途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酌情申请:

(1)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可贷8000元。

(2)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一档为每人每年4500元,二档每人每年2700元。

(3)社会团体或个人助学金,每人每年资助金额视具体的助学金而定。

(4)临时困难补助,学校设有“温州大学社会助学基金”,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遭受意外损害的学生予以资助。

(5)学费减免: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分别减免学费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6)勤工助学:每年都提供15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计酬标准原则上每月600元左右。

(7)结对扶助: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予以结对,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现有的主要奖学金项目及获得者奖励标准:

(1)国家奖学金,标准为每人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3)省政府奖学金,标准为每人6000元。

(4)谷超豪奖学金,标准为每人5000元。

(5)陈国同“明日教师奖”,标准为每人3000元。

(6)综合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分别为每学期每人100—800元不等。

八、近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答:我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学校每年举办各类招聘会200余场,约有2000家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45000多个,人均10个以上。

我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98.27%,其中本科生就业率98.11%、研究生就业率99.21%。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最新调查(2018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我校2018届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位列全省本科高校第10,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位列全省第8,13个专业的就业率,11个专业的月收入,7个专业的创业率,11个专业的就业相关度均为全省同专业第一。

因为毕业生就业的优质性,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被评为全国高校精品示范课程、浙江省精品课程、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

九、特殊时期,考生和家长如何获取最新招考政策?请介绍一下学校咨询方式或联系方式。

受疫情影响,我们学校的招生宣传从线下咨询会转为线上宣传为主,我校将积极参加省教育考试院,腾讯、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中国教育在线、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等媒体开展的线上访谈等活动。

同时,考生可以积极关注我们的招生网址:zs.wzu.edu.cn和招生办微信公众号(wzdxzsb),上面有我校最新的招生资讯和历年的相关数据,欢迎各位考生家长查询。如果考生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我们的招生热线电话:0577-86680800,志愿填报期间我们将开通多部咨询电话,接受各位考生家长的咨询。或者加入QQ咨询群,群号为488041341,为各位考生和家长解疑答惑。

{{yxms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