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把这个给他就够了!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举办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合作方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校至今已有32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至今,中山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2年,学校开始探索硕士研究生培养之路;2016年,学校被遴选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同时成为省内同类院校中唯一一所“省市共建”高校。学校坐落于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城区中心地段的莲峰山上,校园环境清幽,书香浓郁,被誉为“城市中央的花园大学”。学校建设有高水平教学实验室100余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近1.2亿元,现代化图书馆藏书240余万册。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科学实验大楼、多媒体课室、多功能体育馆、高标准全空调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和活动中心,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求学环境。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凝练特色、机制创新、科学发展”的原则,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的能力,内涵式发展成果显著。
学校现有在校生1.9万余人,设有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9个二级学院和思政部、体育部2个教学部,共有41个本科专业。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类专业为核心,工、管为主干,工、管、经、理、文、法、艺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被评为省优势重点建设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被评为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被评为省重点培育学科,省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广东省优质专业,9个专业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专业。2012年起,学校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已累计招收研究生156人,55人顺利毕业。一批教师作为主导师在电子科技大学招收研究生。2015年3月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落户我校,已正式投入运行。
学校积极开展面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转让,近五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800余项,连续六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年科研到帐经费近3千万元。学校建有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以及一大批省市级科研平台、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成立的科技研发机构“中山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已与7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带来近亿元的新增产值。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学校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近五年为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和决策咨询逾500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220余项。
经过32年的办学,学校已经成为中国独立学院中的佼佼者,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学校”等,多年来位居武书连全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列。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立潮头。学校将在中山市委市政府和电子科技大学的领导下,坚持“三大核心战略”和“双轮驱动战略”,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政校联合,为学院快速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学校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属事业单位。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长分别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和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担任。中山市政府的支持是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高速发展的产业经济是学校各项事业的强大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成熟的管理经验、强大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实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校高起点发展及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保证。
中山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被誉为“我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和“民族电子工业摇篮”。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全国顶尖学科。电子科技大学正乘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朝着“双一流”高校的目标努力奋进。
中山:伟人故里,文化名城
中山市坐落于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北连广州,南连珠海,东接深圳,毗邻港澳,发达的交通网络,形成了与广深珠便利的“一小时”生活圈。秉承“博爱、创新、包容、和谐”城市精神的中山市,曾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项荣誉。繁荣的经济、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学生求学、就业创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省市共建+应用转型——加速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2016年起,广东省教育厅和中山市人民政府决定共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学校作为省内11所省市共建高校之一,将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综合办学实力和服务能力,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全省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学校与省市签署共建本科高校协议
在国家及省市深入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新形势下,学校抢抓机遇,于2016年率先成为广东省首批14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试点单位之一。学校以深入推进“创新强校工程”为抓手,主动融入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将办学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政企合作、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旨在将学校建成实力强、水平高、特色鲜明、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三、师资雄厚,为教育教学提供动力支持
学校目前教职工总人数达1000余人,建有一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自有教师队伍。专任教师475人,具有博士以上学历教师占34%,拥有一批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拔尖人才和中山市优秀教师。同时,学校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及客座教授。借省市共建的东风,学校以多种方式加强高端人才引进,2017年至今成功双聘国家级专家10人、企业技术管理骨干93人,全职引进博士和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34人。同时加强内培养,五年来共晋升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40人,师资数量和高级职称晋升人数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顾晓勤教授(后排左一)
四、品质至上,强化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着力探索“教、学、练”为核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综合培养阶段、专业培养阶段和多元培养阶段”的“三段式培养、多路径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即学生前期参加素质拓展类通识教育课程,以拓展视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人格;在此基础上,修读教学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课内外结合、产学结合、校内外结合,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在多元教育阶段,学校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设置多元化选修模块,学生可在跨专业课程选修、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参加国际交流学习实践活动、获取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四项中,自主选择和搭配,完成学分置换互认。
学校以“创新强校工程”为抓手,探索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创业孵化模式、项目团队模式、语言+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一院一特色”。
傅瑜教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校在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强化校内实习环节的同时,积极开拓容量大、有特色的的校外示范性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模式,通过校、政、企协同合作,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已建成209个校外实习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其中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4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教育厅授牌。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使其实践应用及创新能力得以充分锻炼与提高。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课外作品竞赛、机器人大赛、嵌入式设计大赛等重大赛事中,意气风发,摘金夺银,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2000余项,其中包含一批含金量极高的世界级奖项,如朱启慧团队凭借作品“D-ear heatset”荣获设计界的最高奖——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王斌杰团队发明的“二维码印章”获得德国红点和国际IF设计概念奖,其作品专利被多家知名企业认购。
五、电子科技大学2+2联合培养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突出特色,学校每年为向往到全国重点大学求学的学子们提供赴总校学习的宝贵机会,即学校与总校电子科技大学的“2+2”联合培养模式。在总校最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四个专业,每个专业每年招收60名学生(面向广东省内外,通过高考录取和入校后选拔两种方式各招收30人),大学期间前后两年分别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和电子科技大学学习。项目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的提升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旨在推动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为学生高质量实习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首届2+2联合培养实验班在总校开展学习
“2+2”联合培养采用动态式管理,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将调整到普通班级就读,同时也从普通班级中选拔优秀学子进入联合培养班,以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保证培养质量。
六、就业升学,数量质量逐年双向提升
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核心经济带,本地及周边城市拥有各类企业数十万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繁荣的经济环境为毕业生就业、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学校坚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广泛开辟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九年98%以上,去向包括公务员、考研、出国、事业单位、国有及民营企业等。在就业地域方面,6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开创事业,其中近50%选择留在环境舒适、经济发达的中山市就业创业。
学校培养的学生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有近千名同学分别考取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内众多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一批学生赴英、美、澳、加、日等国留学深造。
由于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成绩突出,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
学校荣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七、创新创业,校政企三方合作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
学校以“政府指导、学校搭台、企业扶持”三方合作为基本形式,以校内外共9500平米的创业孵化基地为依托,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创立了以“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验班、创业种子基金”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并为其提供指导与服务。学校毕业生年平均创业率达到4.5%,远高于全国和广东省平均值。
中山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揭牌
学校孵化基地现有120余个卡位,在孵创业基地60余个,九年来累计成功孵化企业190余家,获纯利润900余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并涌现出广东省创业先进个人、中山市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等一批创业标兵。学校创业教育受到国家及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赏和肯定,并得到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全面报道。
2016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开设“技术创新管理”、“跨专业创新设计”、“综合媒体创新”等实验班;搭建了应用电子与软件技术协同育人创新创业中心等6个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广泛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赛国家铜奖和广东省铜奖。
八、文化引领,为学生综合素质、文体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来校讲学,成功打造了广受师生好评的“名家讲坛”,通过讲座,拓展了学生兴趣和个性,启迪了思维、塑造了人格。
学校大力营造积极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子提供综合素质提升的广阔舞台。学校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数学建模协会、星火电子社、英语角、读者协会、体育运动协会、拉丁舞协会等在内的69个学生社团,长期开展各种学术、文艺、体育活动,为促进学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教授来校讲学
学校以中山市文化名城建设为契机,立足本土,进一步凝练并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弘扬地方文化精髓的文化文艺作品。由全国著名舞蹈家、学校艺术中心主任朱东黎教授编导的《选村官》、《西部支教》等一批舞蹈节目,荣获全国“第九届艺术节暨第十五届‘群星奖’”、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学艺术奖”、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并受邀登上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节目舞台。
九、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用国际视野把握和发展教育,引进国(境)外先进教育资源,为广大学生搭建接受国际教育的平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与国(境)外多所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覆盖了从本科为起点直至硕士的多项合作项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及家庭实际情况参加不同类型的项目,以开拓视野、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第五届海峡两岸交流营中山行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