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发布高校专项计划新政 一本线上50分择优录取

2016年04月12日 来源:微言教育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链接

◆“腾飞计划”学子成绩怎么样?

20个月持续跟踪学习数据表明:农家子弟在复旦“学得好”

2014年9月,第一批通过高校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腾飞计划”)进入复旦大学就读的学子已经度过了20个月的大学时光。复旦大学针对“腾飞计划”学生学习情况开展跟踪调研,结果近日出炉。

调研数据显示,通过“腾飞计划”选拔,顺利进入复旦就读的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学得更好”。第一批入学的“腾飞计划”学生在2015年春季学期平均绩点为3.21,显著高于同年级全体学生平均绩点3.05。在复旦,学生成绩满分为4,由各门课程加权平均得出,成绩为A时记4分,A-记3.7分,B+记3.3分,B记3分,以此类推,A和A-为优档,B及B以上为优良档,每门课一学期A和A-不超过选课人数的30%。在招收“腾飞计划”学生的26个省份中,近一半省份的“腾飞计划”学生平均绩点优于该省同年级全体学生平均绩点;来自中西部省市的学生在全校排名前30%的学生中占到32%以上。

◆平均绩点3.21,在全校排名前30%的学生中占到32%以上

“腾飞计划”学生的高考分数普遍低于复旦在当地的统招录取线,但经过一至二年的学习,在学校各项助学措施的合力作用下,这些高考录取时学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已然后来居上,在学业上实现了“快速超车”。

2015年春季学期,第一批入学的“腾飞计划”学生平均绩点为3.21,显著高于同年级全体学生平均绩点3.05;在招收“腾飞计划”学生的26个省份中,近一半省份的“腾飞计划”学生平均绩点优于该省同年级全体学生平均绩点;来自中西部省市的学生在全校排名前30%的学生中占到32%以上。而在考量平均绩点低于2的学习困难学生方面,“腾飞计划”学生的问题也相对较少。

“‘腾飞计划’学生非常懂得抓住学习机会,能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培养配套方案。”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丁光宏教授如是说。

◆从“实验室盲”到“学术能手”,大二时成功发表SCI论文

复旦大学农村新生比例在3年间增长近8%,由2012年的10.4%上升至2014年的18%。与此同时,中西部省市招生比例也有明显提升,相较于2012年的35.9%,2015年时,该比例已达43.7%。除了“腾飞计划”,复旦大学还通过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招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小光就是其中一位。

小光来自山西临汾的山村,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为了给小光创造更好的读书条件,父亲种地、放羊、养猪,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山上做矿工,小光也被村里人叫作“放羊人的娃”。2012年夏天,刚刚高中毕业的他没见过实验室,更不知道实验室是如何运转的。然而,入学仅三个月,他就成功申请并入选了复旦大学“望道计划”,是当年成功获得立项的唯一一名大一学生。大二时,他已成功发表一篇SCI论文,并入选“莙政学者暑期两岸学术交流项目”,是当时全校入选该项目的8名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在第十六届莙政年会上,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院士在听取了他的学术成果汇报后还曾亲切地邀请他去北大读博士。2014年,他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并在教育部“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比赛中获得“全国青春励志奖”。

从“实验室盲”到“学术能手”,小光自身的执着努力与学校提供的全面配套辅助体系交相辉映。学习之外,小光作为学校勤工助学机构“光华公司”家教部的经理,曾带领团队为5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找到了担任家教开展勤工助学的机会。他加入了一个教育创业团队,在复旦招募了100多名“远程在线教师”,让小县城的孩子们也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圆了他的农村教育梦。但他并未就此止步,2015年1月,他又组成了新的创业团队,在全国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获得冠军。在他看来,“受助、自助、助人”的爱心循环应在实践中将更多人联结起来。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