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学院今年计划招生3960人
2011年06月17日
来源:杭州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德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全力培养“卓越工程师”
记者:学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哪些特色,对外合作办学有哪些举措?
金建勋:浙江科技学院的历史,是一部中德两国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史。1990年,中德两国政府正式换文,开始两国政府级合作建设我校的项目。截止到2010年3月,我校已与18所德国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中德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示范高校。今年,学校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双学位4年制学习的本科生,将在浙江省第二批次招收15名,增添了中德联合培养新途径。
中澳联合培养——不出国的留学教育:2004年开始,学校开展了“浙江科技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第二批单列招生,代码0181),至今已招收7届学生,引进澳大利亚原版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澳教师共同承担教学。学生修完所有课程后,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将分别被授予中澳两国学校学位。有能力和条件的学生毕业后可向南昆士兰大学申请赴澳攻读硕士及更高学位。金额最高为8000元/年。
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2009年开始,学校开设全英文授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班,今年继续增加“市场营销”、“土木工程”2个。国际班全部与国外合作院校进行联合培养,按20名中国学生和10名外国留学生一起实施教学,实行全英文授课及“多校园”学习方式,“国际班”学生可赴合作院校交流学习。3个“国际班”计划在浙江省内招收学生共80人,外国留学生则面向全球招生。
此外,学生还可通过“2+1.5”、“3+1”、“3.5+0.5”(分别指国内学习年限及国外学习年限)或短期出国进行学习或交流,享受国际化教育,丰富自己的学习及国际交流经历。学校每年专门设置100万的国际交流奖学金,鼓励资助学生出国交流、学习。
学校现有1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400余名,还在罗马尼亚、德国建立了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
记者:学校有哪些好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
金建勋:学校学习和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先进教学方法,开展“项目教学”、“课题教学”等模式的教育方式,部分专业还开设了全英文授课的国际班,采取中外学生同堂授课的模式,强化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另外,学校有比较丰富的校外实习基地资源,确保学生的就业实习等环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水平。
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充分利用与德国等国家的合作交流项目,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以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标准完善各类人才培养目标。
记者:该如何和学校招办取得联系呢?
金建勋:招生电话:0571-85070165,0571-85070164;招生办网站:zsb.zust.edu.cn;邮箱:zsb2010@zust.edu.cn。
采访对象:
浙江科技学院招办主任金建勋
通讯员王德栋
活动统筹/采写:记者方秀芬
主持:记者谢俊视频:实习生王洁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