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今年的艺考,有点难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年一度的艺考又将到来,今年杭州的艺考很可能比往前竞争更加激烈!
上周,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招生报名截止,6.5万人报名创下近10年来最高纪录,仅杭州考点就有4.4万人报名,美院老师都在感慨考场要不够用了。紧接着,浙江音乐学院也公布了2017年本科招生简章,并开启了网上报名。这几天,浙音招生办的咨询电话已经被打爆。
对于广大艺考生来说,即将到来的春节喜庆恐怕要与他们无缘了。尤其是想要报考音乐学院的考生,不仅在要琴房里过春节,接下来一个月,很可能要跑遍大半个中国,参加全国各所艺术院校的专业考试。
浙音今年新增两个专业方向
入围标准也有相应提高
浙江音乐学院今年的全日制本科招生计划为640名。虽然,相比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来说,浙音的招生名额还算宽裕,但是去年平均10:1的录取比例,昭示着考取这所学校竞争的激烈程度。
“学校的办学规模定位在3000人,今年的计划招生人数基本保持稳定,符合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浙音招生办主任叶坚琳告诉记者,“另外,今年增加了音乐表演专业指挥招考方向和舞蹈表演专业中国舞招考方向。”
今年的考试入围标准,也有相应的提高。除了要求初试成绩60分以上,各招考方向进入复试的人数将以“不高于招生计划数的5倍”的原则划定,复试环节还有“专业校考成绩不低于70分”的要求。
今年考浙音的考生
需要注意这些
“今年考试的难度与去年相当,我们会秉持平稳过渡的原则,逐年稳步提高要求。”叶主任说。
由于报考浙江音乐学院只能选报一个招考方向,不可兼报,所以每位考生要谨慎选择。叶主任特别提醒,招生简章中每个招考方向的考试曲目要求务必看清楚,包括曲目的难度要求、类别要求以及钢琴伴奏等。“选择的考试曲目不符合考试要求,会被视为零分处理。并且,在网上填报的曲目,一旦点击提交,在考试的时候是不能更改的,否则也会被视为零分。”
浙江音乐学院的网上报名截止时间是2月16日下午3点。“但是由于1月26日-2月5日是春节假期,网报系统和电话咨询都会暂停,所以我们建议想要报考浙音的同学,最好尽早登录完成网上填报手续,以免到了最后几天,因网络拥堵而耽误了报名。”
他们的故事
一个艺考生的春节这么过
每天练琴,只能休息一天
杭十四中高三的艺术特长生倪汉文,是千千万万艺考生中的一员。为了备考,还是个孩子的他独自一人到上海学习,已经整整两个月。他对钱报记者说,1月25日他才能回到杭州过年。“每天至少要练琴5小时,老师说不能中断。”
倪汉文今年主攻的学校是上海音乐学院,从高一开始,他利用周末节假日,跟着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已经苦练了两年的中提琴。“春节回家可以休息一天。”倪汉文说,“休息的意思,是指在练完琴以后可以上网玩一会儿。”
接下来的日子,对倪汉文来说非常艰苦:2月9日参加上音的预考,18日参加上音的初试,接着回到杭州参加23日-27日的浙江音乐学院初试,然后28日赶往苏州大学参加考试。
“每年十四中会招收一些艺术特长生,他们和普通学生一起上文化课,还要完成十分严格的专业训练,以及参加演出等。”杭十四中老师褚楚告诉记者,“参加完专业考试以后,他们还要复习文化课参加高考,所以确实非常辛苦。”
倪汉文的同学,今年主攻浙江音乐学院的卢斓可的微信头像,是那个著名的捂着心脏的表情包,上面有一排字:“我的心里只有一件事:练琴”。
“真是煎熬啊!”一位在西安陪考的家长在贴吧里感慨,“要考哪所学校?能考上哪所学校?要不要找本校老师?得多少拜师费?一天一个想法,一会一个念头,睡不好,吃不香。都快魔怔了。”
一个艺考生家长的经验谈
陪考半年成“专家”
浙江音乐学院落成以后,浙江的音乐学子们终于有了家门口上学的希望。美丽全新的校园,优秀的师资力量吸引着大量考生。
傅女士是一位考生家长,去年,她的孩子成功考入浙江音乐学院。“回想去年这个时候,真是煎熬啊,几乎跑了大半个中国!”她万分感慨地说。
对于艺考,陪考半年的傅女士已经成半个专家,现在会偶尔到贴吧给后来的家长们分享经验:
专业考试应了那句俗语:别在一棵树上吊死。一定要多报几所学校,要多参加校考积累考试经验。考前查好各校校考时间,地点,提前买好车票,安排住宿。
如果有了确定的目标学校,提前一两年拜师肯定是有必要的。如果老师肯收,说明你水平不差。但也不是说老师收了就能保证百分百考上,因为考试的临场发挥也很重要。
即便通过了两轮专业考试,万里长征也没有结束,还有接下来的高考。这个时候真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啦!看到身边那些栽在文化课上的孩子,真是太惨。模拟分数要高出录取分数线四五十分才可靠。
但是对家长和孩子来说,能过五关斩六将考进理想中的学校,这些煎熬都值了。我家孩子并不是特别刻苦,考上浙音的成绩也不是拔尖的。但是他上大学之后的变化让我们很欣喜。老师严格要求,同学们你争我赶的求学氛围,对他产生很大影响。孩子现在主动积极要练琴,连玩手机的时间都没了。
记者 郑琳/文
记者 董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