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9年第12期第21—26页。
主持人语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启动了我国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刻的高考改革。为落实《实施意见》精神,教育部考试中心历时3年组织研制完成“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作为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高考评价体系的研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在广泛征求相关群体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从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助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行顶层设计。高考评价体系将为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和指导命题实践提供长效机制,同时其核心理念将促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为全面展示高考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特在《中国考试》杂志设专题,由高考评价体系的研制者全面解读该体系的主要内容、研制过程、实践功能,以及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在考试评价和教学改革实践方面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作者
张开,教育部考试中心,副研究员。
摘要
高考评价体系是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指导高考命题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南。基于高考综合改革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遵循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框架,在明确语文科考试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科学构建语文科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努力发挥语文科考试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高考评价体系;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语文
正文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考内容改革顶层设计提出要求[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教育改革相关政策文件部署,从2016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制定用于指导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高考评价体系,系统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教育根本问题,这既从教育评价的角度、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给出了答案,也对包括语文在内的各科命题工作清晰明确地提出设计目标和研制路径,提供了基本遵循[3]。
高考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的研究主要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综合要求,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从制度层面、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系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在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引导语文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人才培养的体制化建设[4]。
1. 高考语文科的功能定位
高考是面向合格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学生的选拔性考试。语文作为高中的基础学科,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统考科目。
高考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力求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重点把握以下3项原则。
第一,坚定立场与方向。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语文的强大育人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优势,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在高考语文中的体现,关注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衔接,大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坚持科学与创新。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教育基本普及,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教育的需求愈加迫切的新形势,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出发,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语文课程标准》,努力体现各类高校选拔人才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共性需求;关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教育测评理论和技术的新进展,科学把握语文教学与测评以及人才选拔的规律,努力提升高考语文和高考选才的效度,及时更新、不断创新高考语文的内容和话语体系。
第三,坚守传统与特色。我国历史悠久,语文教育和考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长期的教育和考试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德为先、注重公平、尊重知识等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和选拔观念。现代语文独立设科100多年来,语文的教学与测评也已形成了鲜明的传统与特色。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恢复高考40余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热潮不断,高考语文命题工作也始终是语文教育的关键一环、重中之重。为了实现科学、公平、合理、稳定的测评目标,高考语文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命题队伍和命题机制,积累了较为丰厚的命题经验,形成了以语文科考试大纲为代表的成果内容。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升,以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与语文测评实践,确保高考语文改革的连续性,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
2. 高考语文科考查内容
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在此基础上,高考语文科以选才育人的核心价值为引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阅读与表达作为关键能力,以语言、文学、文化等必备知识为学科基础,重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能力,灵活、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1 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应当具备的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是在各学科中起着价值引领作用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学生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时应当表现出来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高考语文科要发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历史与现实、时代与发展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考查情境中得到品格之美的浸润和熏陶,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和精神文明水平;要彰显语文科独特的美育特质,如通过古代诗歌的鉴赏感受文学的意象之美、形象之美、色彩之美,甚至语言文字精练之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涵育审美修养,养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2 学科素养
语文学科素养是语文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面对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在正确思想观念指导下,灵活运用语文科知识、能力与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整合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可以在高考特定情境中表现并进行评价的知识见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贯通的整体素质、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外显功能看,阅读和表达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领域,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终身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因此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是高考语文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和决定要素。阅读素养主要表现为在阅读中有效进行认知监控。基于阅读目的或阅读要求,依据文本类型、文本长度及文本的复杂或熟悉程度,能够准确、灵活地调动阅读策略与技能。在接受性、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既可多角度、多层面地阅读,又能创造性地、批判性地阅读,最终实现在教育中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表达素养主要表现为在表达中有效进行认知监控。能够基于表达目的准确、连贯、得体地陈述事实和见闻,表达感受和认识,顺利完成交际任务。基于表达目的或表达要求,充分考虑语境因素,使自己的表达目标清晰、对象明确、话题集中,充实而简明、鲜明又生动。熟悉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一般规律和不同特点,灵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有章法也有个性地表达,有效增进人际间的沟通和理解。
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的今天,语文学科素养还需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的维度来认识,并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4个方面予以强调[5],进而在高考语文中全面、综合而均衡地予以最大程度的落实。
2.3 关键能力
语文关键能力是语文科外显功能的集中体现,是落实命题立意的平台和中枢;是可以通过“做题”来检测或推断学生应对复杂情境,解决非规则、不确定性真实问题的“做事”能力。语文关键能力的主体内容可从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2个方面进行总体设计,并予以分类、分层地呈现。
2.3.1 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由信息性阅读、文学性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3方面的能力构成。
1)信息性阅读能力。
信息性阅读是以求知求真的态度与方式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其对象主要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对信息性阅读能力的要求有:在熟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更客观的事实;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
2)文学性阅读能力。
文学性阅读是以审美的态度和方式阅读文本,涵养性情,滋润心灵,从而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丰富关于文学和世界的想象与认知,其对象主要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对文学性阅读能力的要求有:能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感受、想象、体验作品呈现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领悟作品表达的感情、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评价;对常见文学类作品的基本特征、一般体例和主要表现手法有所掌握,在了解文学史常识和文学创作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文本艺术创新的主题意向、思想蕴涵能有所领悟并展开联想,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分析与评价;对文本建构和文本理解所涉及的复杂因素,前者如作者倾向与意图、作品语言与形式,后者如读者立场、阅读取向、欣赏角度、评价标准等,具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古代诗文阅读能力。
古代诗文阅读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内容设置,显示了积淀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发挥着涵养人文素质、提升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对古代诗文阅读能力的要求有:熟悉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和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准确理解文意,正确标点古代诗文,并能将古代诗文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达。
2.3.2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语言策略与技能、写作能力2个方面。
1)语言策略与技能。
语言策略与技能是指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准确、连贯、得体表达的能力。要求为:熟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常用规范字的字音、字义和字形;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和标点符号用法、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能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
2)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指在特定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和交流活动的能力。要求为:熟悉各种实用文体和文学体裁的特征及写作常识,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能根据写作的具体情境和要求,正确选用文体、语体,灵活使用语言文字和各种表达手段,构造完整语篇;掌握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能按语篇功能和写作目的,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符合文体和语体的要求。
2.4 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是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也是进入高校进行专业学习所必需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高考语文要求的必备知识,主要包括3个部分:一是语言文字知识,如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字词句法相关知识等。二是文学审美知识,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此外,还包括《语文课程标准》涉及的文学作品和背诵篇目等相关知识内容。三是中外文化常识,如中外优秀文化中艺术、历史、科学等领域的基本常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常识等。
3. 高考语文科考查要求
为体现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要求,高考语文科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突出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通用性,重点考查阅读素养、表达素养,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3.1 基础性
要求学生具备符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社会生活实践需要、终身发展需要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对语文各领域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3.2 综合性
突出考查学生掌握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不同知识间的交叉与渗透,引导学生全面完整认识问题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综合运用语文学科的知识、方法,灵活调动阅读与表达策略,以有效解决复杂情境中的各种语文任务。
3.3 应用性
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增强语文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观察、体验,主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4 创新性
通过设计开放性和探究性的情境与设问,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
4. 高考语文科考查载体
情境是实现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载体,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实现需要借助情境化的设计理念与实践,才能确保改革设计目标的落实落地。高考语文试题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任务。高考语文试题情境主要有以下3种。
4.1 个人体验情境
个人体验情境是指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与自主写作实践,强调在各自不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具体应用情境。
4.2 学科认知情境
学科认知情境是指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的具体过程。基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突出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过程的语文学科认知能力。
4.3 社会生活情境
社会生活情境是指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基于语文学科特有的工具性、基础性、实践性,突出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参与社会实践的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高考语文科内容改革立足高考评价体系,突出语文的学科特色,在适应高校人才选拔、回应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同时,也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和语文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随着考试内容改革的逐步深化,高考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也需要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提升,努力发挥和实现语文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力求对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国家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