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考心语 | 准确把握进程,尽早酝酿志愿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随着7月9日外语听说测试终了,2020届上海高考考生完成所有统考科目考试。无论感觉是充满信心还是小有沮丧,成绩本身已成定局。日臻成熟的网上评卷技术和多重成绩校验程序早已堵死人为误评的空间,7月23日公布的成绩结果将是今年招生的准确依据。
高考全流程大体上分为报名、考试、招生三个阶段,考生目前已经完成报名和考试两个阶段所有能做的事情,7月10日起实质进入招生阶段。招生阶段又可细分三部曲,一是填报志愿,二是投档,三是录取。填报志愿的主体是考生本人,投档工作的主体是省级考试机构,录取工作的主体是招生院校。对于考生来说,投档与录取的过程中并无主动操作可为,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耐心等待。而投档与录取的内容全是考生志愿填报的结果呈现,由此反衬志愿填报的重要性。纵观高考全流程,考生可以主动施为、表达主见的环节,除了此前已经完成的报名与考试,剩下的主要就是志愿填报。如果说考试主要拼的是硬实力,那么志愿填报主要拼的是巧实力,或者说是硬实力基础上的巧实力。曾有过来人总结体会,志愿填报“七分靠实力,三分靠技巧”,指的是细致掌握招生政策要义,准确洞悉不同批次招生要求,学会在浩若烟海的招生信息中选取符合自己需求的最佳信息。对于考试状况不够理想,但是自身和家庭满怀理想的考生而言,尤其要注重把握最后的志愿填报主动权。
根据已经公布的2020年上海高考招生进程,本科志愿填报时段是7月30日至8月1日,距离现在大约还有20天时间。显然等到7月23日获知高考成绩之后再开始构思志愿是非常仓促的不明智之举。一份精良的志愿表应当是反复打磨考虑、排除各种不利风险、踏住各种更优可能的完美作品。到了成绩公布之后再启动思考,固然有了准确判据,但是所留修改、完善、优化的时间实在太过有限,难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绝大部分考生,一生只填一次高考志愿,若是因为没有考虑周详而错失良机,确实对不住十二年寒窗苦读。因此,为了避免有可能的终生遗憾,所有考生和家长都应从当下开始立即启动志愿酝酿。
2020年高校招生专业目录目前各省都在紧张校对之中,预计7月中旬之后才能发放到考生手中。这是填报志愿的最权威依据,所有志愿信息都必须以此为根本。好在上海已经在4月上旬组织所有考生填报模拟志愿,模拟信息与真实信息相似度超过90%。在没有拿到准确的真实招生专业目录之前,建议考生继续登录模拟填报志愿信息系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提前构思、充分酝酿。等到获知真实招生专业目录之后,需要据此尽快形成草表,并精细分析招生专业目录全部内容,不断优化草表选择。
招生批次依次开展投档录取,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考虑不同批次志愿选择的逻辑关联。往年信息显示,多数考生往往更加重视本科普通批的24个志愿比较,相对忽视对其他批次的深入研判。所谓志愿填报技巧,在本科普通批24个平行志愿之中其实很难体现,只要依照兴趣总体降序填报,一般不会出现大的疏漏。技巧主要表现在对不同批次志愿之间的排列布阵上。可以以本科普通批志愿为主体考虑,但也要仔细考量其他批次志愿如何选择。一般来说,先要大致明晰自己在本科普通批次最有可能被哪些学校哪些专业录取,填报的其他批次志愿应当是自己心目中的更优选择,若非如此不如不填。
(文 / 刘玉祥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