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人数近五年来持续下降 放弃高考走出国门成主因

2014年06月06日 来源:今日早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日早报6月6日讯(记者 高逸平)明天,2014年高考拉开帷幕。

走进浙江省高考考场的35.05万考生,与去年相比又减少了2%。自2009年起,浙江高考人数就开始惯性地下“跌”。杭州的高考人数,也非常默契地按着这个节奏走。

其中,固然有学生数自然减少的原因:但不能否认的是,弃高考出走的现象正在冲击高考。

重点高中的学生,成为弃考出走的主力。各校的尖子生,在逐渐增多。

或许是源于这一现象,2011年前后,我省集中冒出了不少国际高中,至今共有31所。其中今年,又新增了2所。这些学生,将于未来的一两年里毕业随后“出去”。

如果加上洋高中的毕业生,那么未来,弃考的人一定会更多。

无论如何,这已是高考不可回避的话题。

故事

尖子生的“应试之惑”

最好时能在年级排前5(文科共120人)的梁家林,在高二下时,选择了放弃高考。“越来越接近高考,越觉得应试得让人难受。”他说。

他是宁波效实中学的高三学生,暑假后将前往美国卡尔顿学院读本科。

他希望,自己能如高二去美国交流时遇到的一位姐姐那样,每天为了知识而学而不是“自我欺骗”地学。他的决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对于个人选择,他总有明晰的自我认识。这得益于从小的耳濡目染。“爸爸算是工科生,却喜欢看历史政治书。小时候,看到不错的书总推荐给我。”比如,二战史、民国史,房龙的多本书。

他渐渐地从书中,找到了自我。“我所追求的是崇尚正义和宁静反思。”选择学校,他就按着这两点选。美国卡尔顿学院就属于后者。

“我非常认同卡尔顿学院的教育理念,知识的追求,不仅是4年的成功,而是在一生中都应该热爱学习。”

在不少人追逐排位靠前的美国综合大学时,梁家林又颇具个性地选择了一所文理学院。“我非常喜欢文理学院这种模式,小班上课,师生比非常高,课堂里,能与教授同学充分讨论和交流。”

另一点是,“博雅教育模式,第一年不分专业,推崇博览群书,在各方面都有所见识。从中,发现自己的爱好和潜能。”

今后,他想走学术道路。“选哲学或政治吧,数学也不能放弃。”

现象

“弃考生”每年增长约10%

小梁只是众多“弃考族”中的一员。

在高考人数下降的背后,有不少像小梁这样的学生放弃高考转而出国。而且,这个数量不可忽视。他们,或是高一时就出国念私立高中,直接在当地申请大学。更多的是,在高二时转而准备申请国外的大学。

今年,杭州第二中学约有70人出国。其中,56人直接申请本科,其余在高一之时就出去读高中。

5年前,杭二中开始大规模出现“弃考”生。为此,2012年,杭二中为他们组建了出国班,提供专门的教室和班主任。

“我们会为有准备出去的学生争取交换生计划,给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出国班班主任陈大军说。

这届出去的学生,“大部分都申请到了美国前30位的大学。比如,有去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等。”

杭州高级中学今年约有60人出国。“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被全球前50大学录取的有41人。”学校教务处副主任费红亮说。

学军中学今年有约30名学生出国。“大部分学生,还是在上了大学之后再出去的。”学军中学副校长冯定应说。近年,学生有去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

杭州外国语学校历来都是全省出国最多的高中。每年,都有1/3近150名学生出去。去年,有学生开创杭外历史,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宁波效实中学今年约有40人出国。今年,有学生被西北大学、卡尔顿学院(文理学院)等录取。

其实,“弃考”现象出现约有5年。每年,这个数字都在增长。“近两三年,高中生出去每年增长约有10%。”新通留学美国部高级规划顾问杜振振透露。

出去的学生分两种类型,一种是高一或高二上时直接出去念高中,“这样的学生多是在非重点高中里的学生,他们大多觉得自己中考没考好。”

另一种,是在高三上时申请出去念本科。“重点高中占大多数,约有60%。主要来自杭外、杭二、学军、杭高、杭十四、浙大附中和长河中学的学生。”她说。

她还发现,近年,学生自愿出国的意愿非常强烈。申请的学生中,大多能申请到美国前50位的学校。

国际高中“分流”出国人数

整体上升之时,重点高中出去的人数却在小幅下降。

“最多时,年级里有15%的学生出去,现在稳定在10%。”尚可透露。他认为,“国际高中分流了学生。”

同样,2011年,杭二中敲章要出国的学生有213人,大概占到学校总学生人数的15%。但近年,出去的人一直稳定在六七十人。

在洋高中的分布图上,杭州最为密集。至今,就市区而言,共有6所洋高中。其中5所,是重点学校办学:杭外、杭高(今年秋季推出)、杭十四、杭四、杭师大附中。

这些洋高中本身的门槛就高,录取的学生多是能上重高的。他们,招走了340名学生(暂不包括今年秋季开学的杭高)。

今后,弃考的人只会有增无减。因为,新办的洋高中冒出。近年集中出现的洋高中,大多明后年才有毕业生。

2003年,宁波李惠利中学开出浙江省内第一个获批的国际班——中澳合作办学项目。至今,浙江全省已有31所洋高中。

其中,不少学校,是在2012年及以后开出。这意味着,未来一两年将会有更多的学生出去。

越来越多的尖子生和非重高生“往外走”

“在增长的这些人里,大部分来自非重高。”杜振振说。有趣的是,“从申请的总体结果来看,重高与非重高之间的学生申请到的学校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杭七中是近年非重高之中出去人数较多的一所学校。“近两三年,出去的学生人数在增多。”杭州七中教务处主任傅东英说。为此,学校开出特殊通道,“专门成立A-level中心,为想出去的学生提供服务。”

2012年,A-level中心成立。第一批学生有十余人。每次考试都在年级前15的陈思嘉就是其中一位。今年,她拿到了牛津大学的录取。“近年,成绩好的同学出去的在增多。”傅东英说。

早年,出国是无奈之下的选择。现在,越来越多的尖子生开始“弃考”往外走。

陈大军说,“近年,成绩好的学生比以前多很多,中上的大幅增加。”今年,有位年级前10的学生放弃高考去美国。“他上北大清华肯定没问题。后来申请到了西北大学,他读的专业非常牛。”

纵深

全球化时代

有机会有实力就该走出去

越来越多的尖子生出去,重点高中会不会感受到压力与冲击?就此,杭州三所重高的校长分享了个人观点。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尚可:

站在学生角度,接受多元文化需求,尤其在目前国际化程度越来越多情况之下,他们出去无可厚非。

从眼前的高考评价来说,损失会有。但是,我们不能只从眼前的利益出发。为什么评价一个学生就得用高考?进入世界名校,能对学生成长有利,又有何不可?

我们希望学生能成为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的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那么,他们决定出去,又未尝不可呢?

但是,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出去。出去前,要想明白,我出去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是逃避高考?准备申请的过程并不比准备高考轻松,美国大学学习是非常累的。另外,一定要充分考虑家庭经济情况,量力而行。

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

全球化时代,有机会走出国门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什么不把握?有实力出去,何乐不为?出去后,学生学业成长,具有独立思辨精神,会独立生活,拥有这样的能力,不是很好吗?

之前,有男1号女2号的学生出去。当时,我在想,我们培养人的目的是什么?有这样的实力走进世界一流大学,迟早都要出去,那早走比迟走好吧?

如果我们只是计较考了多少状元,这样的办学是不是太过狭隘?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应该给学生多样的选择,而不是强按牛头饮水。这才是一所名校该有的气度。

杭州学军中学副校长冯定应:

对于不高考出去留学的学生,我们的态度是不支持不鼓励。我们的学校本是为国民教育服务,重点是国内就学求学。

不过,考虑到学生个人选择自由的权利,我们不会不允许。之前,有个年级第一的要出去,我们也同意了。

跟学生家长交流时,我也问他们为什么要出去。他们说,学校抓得紧,注重实践动手能力。有学生回来跟我开玩笑说,在美国念书相当于读了4年高三。第二是,能提早熟悉不同的文化,能提早遇到不少来自各国的朋友,对于今后的发展更有利。第三是,转校转专业更自由。

其实,这些学生本身就打算出去留学,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现在,大家对这一现象的态度,肯定是越来越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