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停批公办高中国际班

2014年03月11日 来源:京华时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年来,随着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热的兴起,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高中“国际班”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国际班的审批监管不严,收费不透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存在,也备受家长和业内人士诟病。去年,教育部明确表示将对各种形式的高中“国际部”和“国际班”进行规范,北京市教委近日也透露,将在今年中招中加强对公办高中国际班招生的规范,并不再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现状

高中国际班可分四类

据了解,目前的高中“国际班”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真正的“国际班”,招收的是国际留学生,举办这类“国际班“,必须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外事部门审批;第二类是纳入中考招生计划的“国际班”,这类“国际班”需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额定招生计划,“国际班”的学生,既有我国高中学籍,又可获得合作办学机构的高中学籍,可选择参加“洋高考”,也可参加内地高考;第三类是普通高中(包括公办高中)计划外招生的“国际班”,这类“国际班”的学生,不通过中考招生,没有内地高中学籍,只能参加“洋高考”;第四类则是由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国际班”,这和普通高中的计划外“国际班”运作模式类似。

由于高中国际班项目名目繁多,而各高中办学情况和教学质量了解渠道有限,以致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国际班时无所适从,有的就凭借学校名气和学校宣传匆忙做出决定,对于具体师资、课程开设内容、升学方向等未有很好的了解。另一方面,高中国际班每年动辄过十万的收费,也让一些普通的工薪家庭望而却步。

20所示范高中开办国际班

早在5年前,北京的部分示范高中里就开始出现一些中外合作的“国际班”,当时引进这些项目的初衷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以及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与国际教育的衔接。一方面服务于出国留学热,使有意出国但又生长于国内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有个过渡通道;另一方面推动教育理念、模式的竞争,进而影响本土教育改革,祛除应试化、填鸭式等积弊。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鼓励一些学校打造示范性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北京举办国际班的示范高中越来越多,目前已突破了20个。在出国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公办学校国际部在教学资源和学校声誉上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报考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如北京四中、实验中学等示范高中的国际班,每年招生的分数线已接近统招线,一批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开始向国际班聚集。

一位知名学校校长坦言:“有的示范高中举办国际班是无奈之举,很多成绩好的学生都有出国的打算,从高一开始就准备考雅思、托福,经常向学校请假外出培训、考试,为了留住这些生源,学校也得多条腿走路。”

□隐忧

高中国际班凸显三大问题

教育部曾有过统计,目前经过各省审批报教育部备案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仅90个,而在各地高中所举办的国际班,更多是以学校开设的“课程改革实验班”以及学校自行设立的“国际部”形式存在。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加上课程设置和收费标准的多元化,导致目前高中国际班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发展态势,集中暴露出三大问题。

问题1 课程体系设置混乱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秦琳曾对目前各高中国际班设置国际课程做过归纳,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国别课程,如A-LEVEL是英国的国别课程,加拿大的课程是以省为单位引进的,现在国内比较多的是安大略省和BC省的课程,另外还有美国课程、澳大利亚课程;第二类就是国际文凭组织课程,比如IB课程,不属于任何国家,自成体系;第三类是大学先修课程,像AP课程,这已经超出了高中教育的范畴;第四类是应试类课程,比如SAT、ACT等。这些课程的性质、内容、功能、体系以及学习难度非常不同,而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际班课程设置,应该包含数学、英语、语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

实际上,在不少高中国际班还往往混杂着国际课程和国内高中课程两套体系,并以此作为学校招生的“卖点”:学生在学习两套课程体系后既有机会冲击国外大学,又能退而求其次参加国内高考。但在很多教育专家看来,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混乱而且不科学,消耗大量精力,更与国际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问题2 审批不严打擦边球

目前,备受社会关注和暴露问题最多的是公办学校举办的计划外“国际班”。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生建学表示,这种学校引进部分国外课程,进行“预科教育”,是打“擦边球”的做法。这类课程通常是按地方课程改革实验批准办学的,收费没有法律依据。

由于审批不严导致这类国际班出现的问题最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这类国际班面临公办学校办学资源流失(优秀师资到“国际班”教学)、学历教育机构举办非学历教育、多头监管以及财务不透明等质疑。同时,由于国家对高中设立国际班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学校在办学上也存在诸多疏漏:如学校缺乏国际教育师资只能通过与教育中介合作外聘教师,这类教师流动性大,教学水平不稳定,北京就曾出过一所中学“国际班”因为大批更换老师,引发学生、家长强烈不满的事例。

问题3 收费高占用公共资源

公办高中举办国际班另一个饱受诟病的问题是其高昂的收费。以北京十余所示范高中国际班收费为例,平均每年学费在十万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国际班”学费并没有统—标准,大多价格不菲。同时,学费中还不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校服费等。

而学校收取的国际班学费有多少进入学校的账号,又有多少用于发展普通中学教育鲜见有官方数据统计。

早在几年前,以北京市政协委员籍之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已经连续多年提出,公办中学不应该举办国际班。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普遍认为,公办中学举办国际班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占用。公办学校的资金来源是政府支持,是所有纳税人的付出,应该完成正常的中学教学计划,不应该举办国际班。学生的多种升学需求,应该由民办教育机构承担,而不应该由公办学校承担。

□解决之策

高中国际班项目将规范

针对目前高中国际班存在的种种问题,去年9月,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生建学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已拟定《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对于各种形式的高中“国际部”和“国际班”将进行规范,涉及招生、收费、证书颁发等内容。对于符合条件的、能够转入正常“合作办学”的要规范办学;不符合规定的,将进行清理。

据悉,该办法将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明确限定。如果中国教育机构(高中)没有实质性引入国外教育资源,只是以互认学分的方式与国外教育机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例如校际交流项目、外国大学预科班、双联学位等,均不属于中外合作办学范畴。此举被看作是,教育部向高中国际班“开刀”,高中国际班审批将面临“从严”、“从紧”。

近日,记者从市教委得到证实,在今年中考招生中,将对目前公办高中、部分民办学校开始的20余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收费、招生面试、课程开设等进行进一步规范。今年不再审批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将保持稳定。(京华时报记者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