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情及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自古有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传统。著名的文学艺术家鲁迅、潘天寿、郁达夫、丰子恺、俞平伯、艾青、夏衍、教育家章太炎、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谷超豪、童第周、苏步青、陈省身、竺可桢、严济慈、贝时璋、路甬祥等都出自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2年浙江确立科教兴省战略,1999年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活动,2002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2006年制定了教育强省建设纲要。2010年制定了《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已建立起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浙江省高等教育呈现勃勃生机。199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在杭州下沙、滨江、小和山、浙大紫金港和宁波、温州建成六大高教园区,促进高教园区资源共享。积极深化高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2010年,明确提出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所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学成为国内知名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建有普通高等学校105所(含独立学院及筹建院校),其中大学13所、学院21所、独立学院22所、高等专科学校3所、高等职业学校46所。全省研究生及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8.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9.5%。加强高校学生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寝室建设,推动高校改善条件,严格管理。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工作重心加快向以内涵发展为主转移,目前全省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45门,其中本科123门。着力构筑学科高峰,2005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重点建设20个“重中之重”学科,投入330万元建设1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又开展了“重中之重”学科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增列工作,推动高校和学科建设上层次、上水平。2011年,启动“十二五”省重点学科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目前,全省有博士学位授予高校10所、硕士学位授予高校18所。拥有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点83个、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点256个。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2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率有了明显提升,2008—2012年,浙江省高校共获得国家级奖励(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89项。高校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启动使用高校科研成果面向企业转化信息平台,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师资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终身教育制度,强化在职培训提高,全省教师学历合格率和高层次学历比例有较大提高。2011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探索建立完善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
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建立符合公共财政特点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改善办学条件。2012年浙江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33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9%。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98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9%。提高高校生均财政拨款定额标准,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在高等学校建立了高校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教学质量巡视等制度,还把部分事业经费拨款与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直接挂钩,引导高校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2009年省政府设立了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鼓励国外学生来浙江学习。至2012年底,在浙江高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1.75万人。全省有10所高校在12个国家设立了15所孔子学院,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122个,年招生1万余人。目前,浙江承担了“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等13项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并积极推进“扩大高职自主招生试点”等31项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010年,浙江全面部署实施《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和人力资源强省。未来10年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竞争力,使浙江在全国成为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