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省课改办主任旦智塔解读甘肃省“新高考方案”

2012年10月23日 来源:甘肃省教育厅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历经个3年头,2013年首届毕业生将进入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专业性强,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对接的最为敏感的焦点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遵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对制定我省“新高考方案”提出的基本原则和明确要求,为适应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程,省教育厅、省课改办结合甘肃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了《甘肃省新课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新高考方案”)。教育部于2012年10月8日批复,省政府办公厅已于10月19日正式公布。为了帮助大家全面了解“新高考方案”的相关政策和考试改革,我从以下七个大的方面进行概述性的解读。

  一、甘肃新高考改革的背景

  自本世纪初启动实施的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从顺应国际教育发展大趋势及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

  2004年我国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采取分批进入的策略推进。我省是于2010年秋季最后一批进入实验的省份之一。甘肃的高中新课改虽然进入实验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准备比较充分,省教育厅从2007年就开始超前谋划,积极筹备,及时跟踪了解先期进入省份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大量比较研究工作。自2010年3月16日省政府召开全省高中新课改启动会议以来,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省教育厅、省课改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对新课改工作的各项要求,始终坚持“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工作思路,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种新课改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抓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落实,扎实推进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初步形成了甘肃特色,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高中新课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省普通高中新课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确立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县区为主、学校实施、社会支持”的协调工作机制,省课改办通过建立专题研讨交流、课改联系人、样本校建设、重要工作通报、跟进调研和年度总结报告等工作机制,为推进我省高中新课改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创新构建了新课程实验的制度体系。省教育厅十分重视新课程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组织省内课程专家研究制定并下发了14个学科教学和课程管理两大系列共36个配套文件。从课程设置、课程管理、学科教学、课程评价、教师培训、资源开发、信息化建设、督导评估、样本校建设等方面,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新的制度体系,使我省高中新课改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地向前推进。

  (三)扎实有效的师资培训为新课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教育部“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省教育厅、省课改办按照国家级水平组织课程资源和培训管理,持续三年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新课程培训。从新课改政策与理念、课程方案解读、课标解读与教材教学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模块教学指导、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使所有高中教师(包括管理人员),通过循环递进方式,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培训,累计培训师资达9万多人次。各市州、县区和学校积极组织跟进培训和校本培训,落实新课程师资专项培训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四)持续开展督查调研促进了新课程有效实施。从2010年起持续三年组织开展了全省范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跟进调研与督查工作,组织省级专家团队分赴14个市(州),对近30个县(区)的60多所普通高中学校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新课程各项实验的进展情况,发现新课改实施的特色和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以调研报告形式下发各市州,对深入推进高中新课改发挥了有力的指导作用。

  (五)新课改样本校逐步发挥引领、辐射作用。为了在学校层面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机制,省教育厅确定50所普通高中作为新课程实验样省级本校实施重点建设,三年多来,通过组织主管校长到内地学校挂职学习、校长到华东师大培训,开展校长论坛和现场观摩研讨等多种方式,加强样本校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样本校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特别是通过专项课题研究,为我省解决学校层面新课程实验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部分省级样本校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逐步得到了发挥。

  总之,我省高中新课改稳步推进,进展顺利。全省各高中学校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实施教育教学,到2013年6月,高三年级的全体学生按照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完成高中学业,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新高考改革必须与之相衔接。为此,省教育厅、省高中课改办在省政府的领导下,从甘肃实际出发,以积极、稳妥的态度,十分重视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深入细致地开展研究和论证工作,积极推进“新高考方案”的适时出台。

  二、甘肃新高考改革的法规政策依据

  我省“新高考方案”的研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甘肃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为依据。

  教育部于2008年1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为高考改革明确了方向,是我省制定“新高考方案”的基本依据。该指导意见指出:“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促进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促进考试改革与高校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将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确为以下三项:

  (一)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要求各地加快建设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且切实做到可信可用,逐步发挥其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对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以及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

  (二)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三)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模式和方式改革。高校在招生录取时要在高考成绩基础上逐步增加对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的考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要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在选拔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潜质的人才方面,进一步探索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选拔办法;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市要进一步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可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相结合作为录取依据。我省出台的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完全依照国家关于深化高考改革的上述要求,是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相衔接的,向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方面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三、甘肃“新高考方案”产生的过程

  我省“新高考方案”的研制工作始终在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省课改办领导牵头,经过省级专家团队历时近两年时间的共同努力,在对全国横向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十易其稿,目前省政府已经印发的文本是各级党政组织、全省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方案的研制经历了以下过程。

  (一)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部大力支持。省政府郝远副省长十分关心和重视本方案的研制,多次给予重要指示和具体指导,进一步明确了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方向目标和基本原则。2012年3月14日,“新高考方案”研制组有关人员到北京向教育部基教二司和考试中心进行专题汇报和政策咨询。教育部基教二司领导高度重视,申继亮副司长率有关处室同志召开座谈会,对我省“新高考方案”予以充分肯定,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指导,对我省制定“新高考方案”给予大力的支持。

  (二)与新课改同步规划,精心开展专题研究。新课改启动伊始,为了加强课改专业支持力量,省教育厅和省课改办成立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设立了八个项目专家组,其中“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研究组”由省招办和课程中心牵头,组建专家团队,制订了《高考方案研制工作规划》以及《高考方案研制工作实施流程》,细化工作分工,规范工作流程,专门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进行专项研究,为我省“新高考方案”的制定出台奠定了基础。

  (三)吸纳兄弟省市经验,开展横向比较研究。“新高考方案”研制专家团队广泛收集先期进入新课改各省的新高考方案,并对各省市“新高考方案”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在借鉴兄弟省市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省新课程发展的新高考改革模式。

  (四)广泛征求意见,系统调研论证。“新高考方案”初稿形成后,先后召开了8次研讨和意见征求会议,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在征求各个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2012年2月初“新高考方案”基本成型,当月底省课改办再次召集了《方案》评审会,形成了第十稿(送审稿)。经过2012年4月12日省教育厅厅务会研究,修改后上报省政府,省政府于5月8日上报教育部。

  四、甘肃新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

  甘肃省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概括的讲为四个“有利于”:

  (一)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高考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要为高校选拔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要深化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解决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推进素质教育也不是不要考试,要通过改革,积极探索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

  (二)有利于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基于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同时也是对考试与评价改革的深化。高考改革必须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相衔接,以引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健康推进和全体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仍然是选拔性考试。新的高考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文化素质的考查,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为高校选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学生。

  (四)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高考事关全社会稳定,它的社会影响之大、关注度高是有目共睹的。高考不改革不行、改得不稳妥不行、改得不好更不行。因此,我省高考改革既要坚持走稳步、又要改革不停步,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旧的模式基础上进行渐进式的稳步改革,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透明、规范有序,从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新高考方案”立足省情,保持新旧高考模式平稳过渡,确保新旧高考方案的顺利衔接,强调了坚持“三个结合”的策略,即:坚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与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

  五、甘肃新高考改革的特点

  考试内容的改革是“新高考方案”的最大特点,也是与旧高考相比较最大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新高考的连续性。新高考坚持平稳过渡的原则,实行新旧高考方案有机对接。总体上,新高考保持了过去的模式,仍然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题。目前,全国半数左右的省份实行高考自主命题,半数左右的省份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试题。考虑到命题队伍的组建难度和保证命题的质量,我省继续采用后者。我省现行的高考模式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根据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省“新高考方案”仍然保持这一模式,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如: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南、河北、山西、宁夏等)高考统考科目设置的主流模式。2010年与我省同步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四川、重庆、青海、贵州、云南五省,选择2013年首次新高考改革采用的模式也与我省完全一致。一是保持了“三个不变”,即:命题不变、模式不变(“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分值不变(各学科分值仍然和以往相同),保持高考政策的连续性。二是有四个新的变化,即:考试内容的变化(普通高中新课程)、试卷结构的变化(增加选答题)、外语增加听力考试、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答卷的新高考,藏文与青海省同步;哈萨克文与新疆同步;蒙古文与内蒙古同步。

  (二)考试命题依据的权威性。命题依据为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国家考试中心制定的高考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

  (三)考试范围的规范性。考试范围为普通高中新的课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及其说明中规定的考试内容,其中选修模块考试内容限定在《甘肃省普通高中选修I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规定的限选模块范围内。

  (四)考试形式的创新性。各科目考试结构的改革,设置必考题和选考题。各学科必修模块必考,必考题考生必须全部作答。这里必考内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必考内容全部是必修模块,如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五个学科;另一种是必考内容为必修加部分选修模块,如数学(文科)的必考内容为必修和选修模块1-1、1-2;数学(理科)的必考内容为必修和选修模块2-1、2-2、2-3;外语的必考内容为必修和选修模块6、7、8;物理的必考内容为必修和选修模块3-1、3-2;化学的必考内容为必修和选修模块4-《化学反应原理》。部分选修模块选考,选考题采取“超量给题、限量答题”的组卷方式供考生选答。

  新的高考考试内容共涉及普通高中新课程14门学科中的9门学科,其中,思想政治和英语两个学科只有必考题,没有选考内容。

  语文学科的选考内容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选修模块,考生从两类中选择一类作答即可。

  数学(文科)学科的选考内容为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讲》,考生从三个专题中选择一个作答。数学(理科)学科的选考内容为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讲》,考生从三个专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历史学科的选考内容为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生从四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

  地理学科的选考内容为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和选修6《环境保护》,考生从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

  物理学科的选考内容为选修3-3、选修3-4、选修3-5,考生从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

  化学学科的选考内容为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

  生物学科的选考内容: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考生从两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同时,各学科被纳入高考范围的选修模块都属于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选修Ⅰ课程系列。

  (五)考试导向的强化性。试题将更加注重能力考查,尤其是探究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新的高考要增加英语听力测试,根据全省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的差异性的实际,应该采取逐步过渡的计分办法,稳妥地进行,具体由省招办制定考务细则并组织实施。因此,各地各学校要积极做好英语教学安排,做好备考复习指导工作。

  六、甘肃新高考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亮点

  我省新高考改革的亮点将会体现在招生录取改革的过程中。《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据此,我省“新高考方案”在招生和录取方面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

  (一)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制度,这是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要求从2010年入学的我省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建立以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基础素质评价结果和学校三年总评。综合素质评价由高中学校真实客观地记录所有高中学生在校三年发展状况和综合素质,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提供给高等学校作为录取时参考。

  (二)鼓励和支持普通高校招生多元化改革。方案提出三项举措:第一,鼓励招生高校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评价获得优秀等级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第二,支持具有保送生资格和自主选拔录取试点资格的高校在我省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和破格录取等;第三,鼓励高水平大学在我省实行自主招生考试的基础上,自行规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要求。

  (三)逐步实行省内高职高专学校自主招生。逐步建立省内高职高专学校自主招生制度,是招生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新高考方案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允许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示范性高职学校,按当年招生计划的10%进行自主招生,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扩大招生比例和学校范围;二是允许我省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当年毕业学生数的5%—10%的比例向省内高职高专院校推荐职业技能表现优秀的学生,经高职高专院校测试后录取。

  七、关于落实甘肃“新高考方案”的几点要求和建议

  截至2011年底,全省普通高中学校436所,在校生657086人,专任教师38593人,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近30万人。我省“新高考方案”虽然基本做到了全面周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但是,其贯彻实施还需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全省教育系统的不懈努力,要抓好以下环节重点工作的落实。

  (一)省招办要依据“新高考方案”尽快制订2013年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要全面、深刻地领会和把握“新高考方案”的精神,切实加强考务管理,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特别是制定和建立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高考考试的安全。要周密安排部署,加强督查,落实细节,全力做好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准备工作,确保2013年全面顺利实施。同时,积极与相关省区沟通,稳妥推进改革,确保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答卷的高考顺利实施。

  (二)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要加强“新高考方案”的的相关政策和考试改革的宣传,使“新高考方案”的精神家喻户晓,赢得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要强化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的执行能力,增加学生的应变和适应能力,努力使高考取得良好成绩。

  (三)正确认识新课程与新高考的关系。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国家和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只不过一个是育人,一个是选人,二者在本质上并不矛盾。建立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新机制,对于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新高考方案在反映高中新课程要求的同时,与现行高考方案相衔接,具有继承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考改革也会进一步走向深入,高考方案还将逐步修订完善。

  (四)要坚决制止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通高中教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及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不能以高考结果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校长业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综合、发展性的评价机制,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学校的能动性,按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办学,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办出特色和水平,引导普通高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五)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课程实验纵深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普通高中必须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继续抓好六个重点工作。

  1.继续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切实增强新课程意识,准确把握新课程实验的核心和要义,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

  2.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要基于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下组织教育教学工作,摒弃那种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不考的就不教或不认真教的片面思想。

  3.认真贯彻省政府和省教育厅下发的36个配套文件,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课程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

  4.要切实加强学分管理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保障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5.要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6.要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大力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正在努力朝着“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这一高考改革方向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唯分录取”的坚冰将被打破,高考改革一定会在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等基本原则下,逐步实现从单一考试向综合评价的转变,一定能构建起更加科学与公正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和选拔机制。

  以上解读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