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明年高考总分增至772分 高考模式由“1”变“3”

2011年11月16日 来源:春城晚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昨日上午,云南省委外宣办举办的“旗帜的力量 跨越的足音”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在海埂会堂举行,主题是“阳光普照惠民生 润泽万物解民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谢群,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王建颖,省民政厅副厅长胥廷义,省农业厅副厅长寸强,省卫生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徐和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提问。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常务副主任崔文主持发布会。

  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捕捉到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关乎广大即将高考的学生。

  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王建颖透露, 云南省于2009年实施了高中新课程改革,首批新课改学生将于明年6月迎来高考。云南2012年新高考方案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省教育厅将于今天向全省师生公开发布。今后,云南省高考录取不再是单一的一张高考分数条,而是变为高考分数+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明年高考,云南考生的总分将由以往的750分,增加至772分。额外增加的这22分,是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共涵盖11门科目。

  权威发布

  高考模式由“1”变“3”

  据王建颖介绍,云南省高考模式将有所改变,由“1”变成“3”。简单地说,将在目前“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基础上,增加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即由过去的唯一录取依据——高考分数,变为3项内容:高考分数+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其中,学业水平测试根据考生原始成绩量化为相应等级和分数,量化分数直接计入高考成绩。该测试贯穿在高考生的3年学习过程中,是一种过程性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1门科目。每门科目的满分是2分,一共是22分,学生每通过一门就加2分,未通过者则为0分,中间没有1分的分值。最终,分数将直接计入高考成绩。也就是说,明年云南考生的高考总分将由过去的750分,增至772分。

  此外,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将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省教育厅表示,新课程的“新”,最核心的精神,就是让孩子们获得全面发展,把个性化的学习和个人的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中教育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让孩子们随年龄和身体的成长,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健康人格和审美判断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逐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合格的公民。

  中考录取方案今年底敲定

  除了新高考方案,中考也备受全社会关注。王建颖介绍,2009年起云南省将中考命题权下放到各州、市。目前,省教育厅已下发文件,将从2012年起实行新的中考方式,即每名考生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共11门科目,最终成绩作为中考录取依据。

  不过,最终怎么录取?什么学生该上什么高中?这些问题尚未敲定。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16个州、市将在今年年底之前进行论证、听证,并上报到省教育厅,最终向社会公布。王建颖表示,中考改革推行的也是一种多元化评价体系,不再是简单的中考成绩单。“我们正在逐渐改变用一个分数评价学生的方式,不以分数来评价好学生、差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价值。”

  发展战略

  落实6项任务 抓好11项改革

  据王建颖介绍,今后一段时期,云南省将紧紧围绕国家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

  首先,将落实9项教育发展任务,努力建设现代教育体系。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未来5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初步实现县级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努力加快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发展。

  此外,落实6项教育改革任务,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着力深化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学校管理体制、教育评价体制、国际化办学体制等改革。落实5项教育保障措施,奠定教育改革良好基础。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还将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等11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细化教育体制试点方案,完善配套措施,按照分类指导、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全面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

  如何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上名校?王建颖表示,针对“择校热”,云南省将努力把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让人民群众的关注点由名校转到其他学校。开展教师队伍建设,让优质学校的师资转岗到薄弱学校,并不断加强在职培训。此外,通过学区方式,让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成学区,通过帮扶,让更多的薄弱学校朝优质学校靠拢,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让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