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1年高考录取工作圆满结束共录取501505人
2011年08月19日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监督有力,措施到位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不断强化、规范检查监督机制。省纪委、省监察厅派出专门人员常驻录取现场,对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检查与监督。同时,为了确保录取工作秩序,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今年进一步完善了内部工作规范和约束措施。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录取工作的管理。1.加强对录检大厅出入人员的管理。在录取中心门口,专设警卫,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录检大厅。2.加强对核心数据的管理。操作核心数据库,需要掌管核心数据的3人分别输入密码,并要求三人同在现场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数据安全。3.录检员不得使用办公电话对外联络与工作本身无关的业务,更不能向外泄漏其他录检员的电话。4.录取服务室安排2名警察进行监督管理,由录取服务室负责人和1名副主任分别掌握钥匙和密码,三方同在才可以开启使用印章。5.调整计划使用跟去年一样必须经过教育部的管理网络。6.加强现场信息查询管理,防止录取信息泄露和非工作时用。7.录取工作期间,一律不允许吃请或请吃。8.强化网络安全意识,不随意在网上传输重要信息,不在网上乱发表言论,不在现场玩网络游戏。9.在重要部位安装摄像头进行内部监控。
(四)体察民意,关注民生
招生录取过程中,省教育厅、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按照省领导“体察民意、关注民生”和“实现考生利益最大化”的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本着全心全意为考生服务的思想,客观、公正、认真地对待每一位考生,工作中既充分尊重考生志愿,又想方设法用足、用好招生计划,付出了艰辛努力。如对填报志愿不慎而落榜的高分考生电话征询意见等,都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了及时、准确解答招生录取工作中考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省教育厅、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举办大型咨询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各大新闻媒体和网站等多种形式及渠道向考生及家长宣传招生录取政策、指导考生填报志愿、及时向社会发布招生录取信息。省教育厅、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还高度重视考生及家长的来信来访工作,派出业务精、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的工作人员负责信访工作,认真受理每一起来信、来电、来访。对考生和家长反映的问题做到了耐心解释、及时调查、积极沟通、快速反馈,切实维护了考生合法权益。
(五)深化改革,强化服务
我们立足服务于我省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加大各项改革的力度。今年除小语种和英语听力试题外的所有科目的试题均由我省自行命制。试题命制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题和山东的特色。我们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电子档案的组成部分,投档时一并提交给高校,实现了高考录取标准的多元化。为了探索和建立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多样化的录取模式相结合,学校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社会有效监督的符合山东实际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促进普通高中认真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今年我省在去年7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录取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到13所高职院校,(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东营职业学院、滨州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济南职业学院)。专家参与招生录取工作由往年的山东政法学院和临沂师范大学2所高校扩大到10所高校。这些措施,实现了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的多元化。进一步体现了高校择优录取学生的意愿,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今年将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增加了自主招生批。将分批次征集志愿工作推进到本科二批,即在本科二批、专科批次实行分批次征集志愿。为切实保护考生权益,体现以考生为本的理念,尊重考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允许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相应要求的艺术、体育类考生在同一批次内自由选择填报艺术类、体育类或普通文理类志愿。
截止到8月18日,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