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011年03月09日 来源: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4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与水汽相同,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滗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与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即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1)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开成的。

  (2)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面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与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3)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经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的活动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4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4)题

  钢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筒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三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心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免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命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坛。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 )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3)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钢奔马的造型。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4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报 秋

  宗 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改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①作者为什么吃惊?

  答:因为 (不超过8个字)

  ②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答:因为 (不超过10个字)

  (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不超过12个字)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①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 】【 】【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