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江西首次实行新课改高考 贴近生活注重能力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体现过程与方法
走访的多位教育一线专家表示,2008年江西省实行新课改后,新的高考方案一直没有公布,目前仍在征求意见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们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学模式多借鉴外省模式,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摸索前进。
据了解,目前高考的9门学科,语数外是文、理科的必考课程,另外加一门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综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其中语数外为本省命题,文、理科综合试卷为国家命题。新课改后,教师反应较大的,是新教材改变了原来的栏目设置,课程设置跟以前也有不同,有选修和必修课的划分。
南昌市二中教务处陈主任表示,有些老师刚开始对新课程的模式不适应,比如地理课将中国与世界内容放在一起;物理中把力学的机械波和光学放在一起;数学中不等式的概念、理解和应用分成三块,有老师不习惯,只好同时每一个地方都讲一点。不少老师感觉原来的系统被打乱,对模块式的教学不适应。陈主任认为,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有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
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南昌某高级中学物理课张老师说:“以前的公式都是先给出来,也有些推导过程。现在需要很多的铺垫,先实验,进行猜想再分析推理,最后才把公式推导出来。这种先设计实验,然后得出结论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了科学家思考问题的过程,是很大的突破。现在的实验也明显增多了,这都是新课改过程与方法的体现。”
强调知识获得和应用
江西师大附中教研处万主任指出,新课改最核心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题目虽不难,却很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考虑概念是如何提出来的,注重整个推导过程,然后逆向思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提供相关素材,比如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为何得出此结论?中国近代化有个特定的概念,根据这个概念对照1840年到1860年这一时期,就会发现没有符合这一概念的内容,而1861年洋务运动后,有了符合工业化的内容,就可作出判断。
某校高三同学胡静,很喜欢现在老师的上课方式:“语文课中老师教我们方言的知识,让大家进行实际调查,我们通过亲戚朋友和网络,搜集关于方言的各方面信息和具体的说法,然后在课堂上把各地方言描述出来,很有意思。现在对方言的分类和文化内涵理解得很深刻。老师们经常启发我们从生活中发现现象得出原因,现在觉得身边的世界都很有意思,需要不断认识和发现。”
南昌市某重点高中校长:“新课改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应用,对提高整个学生素质有很大帮助。学生对文理科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学习中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会提升自身素养,否则将不利于终身发展。所以新课改中选修课还是很有必要的,能让学生发挥特长。”
对于学生能力的期望,不少老师表明,高中阶段对学生自学能力要求比较高,很多问题需要通过自学去探究,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强记,否则发挥不了个人潜力。
贴近生活注重能力
某高中数学课资深教师付先生总结,高考形式上不会变化很大,内容上会有变化。数学中虽有抽象思维,但相对以前,比较贴近于生活,很多内容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会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材料出题。“比如会问去银行存钱,如何存会更划算,甚至连股票的内容都有了。老师也会根据生活现象给学生出题,如现在南昌市塘子河拆迁,滕王阁扩建,有老师就根据市规划图,为学生设计了题目。”
教育界一权威人士也表示:与新课改相呼应,目前很多考试题目都游离于教材。江西现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考试时不会以任何一版本为主,而是以课程标准为主,因此教与学不能仅限于教材。高考会更加灵活,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原本本考哪个具体知识点已经不可能了。2010年高考命题选修课中,题目应该有选考和必考之分,出现的选考内容会突出体现学生的能力和特长。
据了解,目前高考将难题、繁题、偏题、旧题删掉了,以前考得太多的知识点和过时的不会考;学生想不到的不会考;知识上和学生见识上的偏题,如农村见得到而城镇见不到的或城镇见得到农村见不到的事物不会考。
另据专家透露,明年江西省高考可能会采用外省的模式,但具体模式还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