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培养质量存“两大硬伤” 使命如何担当?

2010年08月03日 来源:解放军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联“脑”联“心”,打通协作培育的“经脉”

  任何新生事物,总是在发现矛盾和破解矛盾中不断前进发展的。

  协作区创建之初,运行并不顺畅。比如,加强教学协作,需要优秀教员定期到各签约高校巡回授课,但一部分教员担心“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此外,其他

  “打折协作”的现象也不少:横跨各签约高校的网络资源管理责权不明,“各自为战”;训练基地存在“门户”之见,没有互联共享;协作区集中备课,但到位率不到30%……

  “建立协作区就像指挥联合作战,首先要坐在一起、想到一块,最终才能融为一体。”如今,各个签约高校、部队和地方共建单位的领导每年都会坐到一起,像指挥作战一样,共商对策、解决问题。一系列创新举措也随之应运而生:

  联合既联“大脑”,也联“手脚”,充分调动一线教员的积极性。他们出台规定:教员在协作区巡回授课,与在本校授课一样,按相同标准累计课时。他们采取了“网络共建”等措施,全面打通协作培育的“经脉”。

  11所签约高校定期交流培育经验,联合开展军事比武,共享训练资源。目前,全区签约高校间的军体课程实现了同步统一,30余名优秀军体教员实现了院校间轮岗,25个军事技能训练基地相互开放。

  今年,他们还依托8个作战旅团,在全区推行国防生“3.5+0.5”培养模式,即安排在校三年半时间完成学业,最后半年时间到部队见习锻炼,帮助毕业国防生熟悉基层生活,提高胜任第一任职的能力。

  在某机步师的实力表上,参加见习锻炼的厦门大学、集美大学170余名国防生,每人都被编入作战班组,全程参与体能、单兵共同、专业共同等25个课目的强化训练。

  ●筛孔大小不同,筛出的谷粒自然良莠不一。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没有淘汰,就会在未来战场上以更为残酷的形式被淘汰,那可能是血与火的代价——

  规范“准出门槛”,严格全程淘汰

  小董是南京理工大学首批国防生,因毕业时军事训练成绩不达标,被解除了国防生培养协议。

  这在南京军区还是第一例!当时,这一“新闻事件”引起了诸多争论,各学校也从此加强了对国防生的军政素质考核和综合评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二年,南京邮电大学国防生小刘被部队退回来了。让人不解的是,他还曾被评为“优秀国防生”。

  “缘何学校的考评结果无法真实体现国防生的综合素质?”经调查,原因出来了:有的学校学分评价标准过于笼统,浮动性大,不能准确反映国防生实际情况;有的学校评分标准过于片面,重科技文化能力,轻军政素质;还有的学校落实评分标准不严格,存在“网开一面”的现象。

  筛孔大小不同,筛出的谷粒自然良莠不一。国防生培养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避免出“次品”。于是,他们对症下药:

  ——统一考评标准。为了让国防生经受严格锻炼,他们统一制订出台了“国防生综合素质考核标准”等一整套考评监控措施,实行军政素质考核一票否决制。参照指挥军官考评标准,按德、能、勤、绩、体5大项,把国防生军政素质细化成46个小项,毕业前一项一项进行评估。

  ——规范考评模式。全面推行国防生军事基础训练分级达标,细化不同年级国防生军事基本技能和体能训练标准,把总部规定的13门军政课程,纳入签约高校整体教学计划,实行统一学分标准。

  ——拓宽考评渠道。实行分级、分段式考评与毕业综合考评相结合,建立军政素质考评档案,单课目考核、学年考核、综合素质考评中的军事训练成绩,均计入国防生军政训练考核档案,作为毕业综合素质评估、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健全的军政素质评估协作机制,让考评国防生的硬杠杆真正硬了起来。如今,国防生被淘汰也不再是大家眼中的“新闻事件”。

  华东交通大学国防生郑兆鹏原以为“考上国防生、入学即就业”,学习可以松一松。结果,大一学习频频亮“红灯”,被学校黄牌警告。去年,经过努力,郑兆鹏获得了学校一等奖学金。他说:“时刻都要努力,谁不留神都会被淘汰。”

  ●经历了军政素质协作区的淬火,国防生百炼成钢。如今,国防生已成为签约高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协作培养新模式结出累累硕果

  如今,经历了军政素质协作区的淬火,南京军区国防生群体成为签约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看,他们携笔从戎信念更加坚定!去年国防生毕业分配期间,总政安排南京

  军区2所签约高校6名进疆进藏计划,350名毕业国防生全部提出申请。现在西藏军区某部任职的安徽理工大学国防生熊鹏在申请书中写道:“军营不是跳板,军人有使命和担当,我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看,他们投身军营的本领更强!据统计,在校国防生71%获得过校级以上奖学金,其中省级、国家级奖学金比例达到10.2%;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24名国防生在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前不久,南京理工大学国防生许航溶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评选为“全国三好学生”,华东交通大学国防生徐钢被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共同授予“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如今,经历了军政素质协作区的淬火,国防生百炼成钢,成为部队建设的新鲜血液。

  毕业到部队的2000多名国防生,328人走上了营连主官岗位或提前晋升职务,116人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在部队立功或受到各类表彰奖励达87%。

  南京理工大学女国防生宋云华,毕业分配到海防连队,牵头研发的炮兵作战指挥快速反应系统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大学国防生吕明忠,毕业任职仅两年,成为驾驭部队新型装备的骨干型指挥人才,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国防生迈着铿锵步履向我们走来。记者相信,在未来战场上,他们定能不辱使命!

  相关链接:焦点

  国防生培养大事记

  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颁发《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军国防生培养制度正式建立。

  2003年,全军人才战略工程规划提出,到2010年,军队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生长干部比例要达到60%左右。

  2007年,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和解放军四总部联合颁发了《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对国防生学籍管理、军政训练、日常教育管理及淘汰处理等作了系统规范,为国防生培养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2010年1月,国家教育部和解放军四总部下发《关于加强国防生军政训练和任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基地化集中训练、当兵锻炼和任职培训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从2010年开始,国防生基地化集中训练、到部队当兵锻炼、见习代职等将在所有签约高校全面推开。

  目前,全军签约高校已达117所,已有5万多名毕业国防生补充部队。

  南京军区签约11所地方高校

  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井冈山大学。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