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知严查冒名顶替入学 违者不予录取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承载着无数人改变命运的希望,不可谓不重大。日前教育部再次下发通知,要求加大对高考冒名顶替入学的预防和惩治。为此,本版组织报道,呈现各地做法。我们期待着,通过各方努力,能够维护高招的严肃与纯洁,令投机行为无处遁形,让高考招生回归公平正义的本源。
——编 者
教育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规范流程、严格管理,加大考生报考、加分、入学资格审查工作力度。要求各省级招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门人员认真审查有关考生报考信息及申请加分资格,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考生,录取时不予投档。
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招办和高校要进一步规范、细化考生信息审核、公示及复查工作流程和办法,明确资格公示的地点、内容、起始时间、时长和举报受理途径,并按照有关规定及要求重点做好基层公示,提高审查工作的实效。
教育部尤其强调,各高校认真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对新生报到所须提交的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迁移证(不迁户口的考生应提供户籍地派出所提供的证明)等材料,须与考生所在省级招办传送的电子档案和寄送的录取考生名册、纸质档案进行仔细核对,对骗取高考加分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入学的新生,在取消其入学资格的同时,要配合有关部门一查到底,坚决依法惩处幕后指使者或非法中介机构。
通知同时指出,严禁高校利用调整计划降低标准指名录取考生;严禁高校避开省级招办、通过社会中介机构或中学教师自行组织生源违规录取考生;严禁高校超出省级招办核准的录取考生名册范围违规发放录取通知书;严禁高校通过虚假宣传、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违规承诺等方式吸引甚至欺骗考生入学;严禁高校在任何时间以任何理由向考生或家长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严禁军事院校以各种名义招收所谓“地方委培生”或“自费生”;对违反招生工作规定的高校将予以下年度限制招生或暂停招生的处理,并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考生和违规录取的考生,一经调查核实,坚决取消其报考或录取资格,已入校的一律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考生的违规事实须记入其高考诚信电子档案;触犯法律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记者赵婀娜)
贵州四层审核 全程监督
(记者龚金星、汪志球)为保证高考招生的阳光公正,招生工作做到“科学、阳光、公平、廉洁、满意、平稳、和谐”,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贵州省招生考试中心建立省、市、县、学校四级层层审核机制,严格核对考生报考时所提供的个人信息资料是否准确真实,各级公安、纪检、纠风办等部门也全程参与、全程监督,从源头防止考生加分造假和冒名顶替等现象。
贵州省招生考试中心要求,所有学校在高考前必须对考生进行诚信教育,并和学校签订“诚信承诺书”。今年,诚信承诺书上又增添了新内容,要求考生保证自己提供的相片、户籍、加分证明材料等信息必须准确真实,如有违规,诚信承诺书将作为处罚的依据。
招生期间,贵州省招办要求工作人员一律不准参加与招生工作相关的宴请和娱乐活动,在录取现场一律关闭手机,不允许再用工作电话拨打、接听私人电话,不准接受考生家长的现金、礼品和有价证券,不准充当院校录取人员与考生家长的中介,不准向考生、考生家长许愿录取,不准携带非录取人员进入录取现场。
新生入学后,贵州省招办要求各高校招生部门认真复查所有新生,核对录取电子档案,对于虚报、瞒报等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对在招生过程中违背招生诚信、破坏招生秩序的高校或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依据相关法规,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限制招生、暂停招生、取消资格、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理,严重违规将追究学校负责人领导责任。
海南源头堵漏 责任到岗
(记者罗昌爱)记者从海南省考试局了解到,海南将从报考源头堵住“罗彩霞”现象,优化高招工作环境。
按照“按部门、分项目”和“谁主管、谁审查,谁确认、谁负责”的原则,海南对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实行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好考生的报名资格、享受政策照顾加分资格、省外就读生中不受报考批次限制资格的审查确认工作。明确审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审查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所有考生的报考资格和享受政策照顾加分考生的身份、省外就读生中不受报考批次限制考生的身份均实行公示制。严防省外就读生以“空挂学籍”的形式取得在海南不受报考批次限制的资格,严防以弄虚作假的证明材料获取报名、不受报考批次限制和政策照顾加分的资格。
山东强化复查 力推“打假”
(记者马跃峰)山东省教育厅出台多项措施,加强“打假”力度,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2010年,山东省首次实行远程网上报名,给报名资格审查带来一定难度。山东省教育厅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加大对报名资格审查力度,重点对考生的户籍情况、学籍情况、报名材料、特殊考生材料和高中教育阶段违纪作弊行为等进行全面复查。
山东教育厅要求,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新生入学资格的复查工作。新生入学报到时严格审查《录取通知书》,复核比对学生《准考证》、中学(人事)档案、电子档案、优惠照顾原始证件等材料,民办院校还要认真复核考生的《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做到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居民身份证和本人照片等相一致。复查中,发现伪造材料取得报考资格者、冒名顶替者和体检舞弊及其他舞弊者,按照有关规定坚决予以清退。对于复查不认真或庇护舞弊考生的,要追究有关复查人的责任。
对工作人员在出具、审定考生的报名资格证件、证明、体检、档案等材料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指使、组织或参与组织“高考移民”活动,为考生伪造或违规办理户籍迁移、中学学籍档案;在招考中偷换、涂改考生志愿、考试成绩及其他有关材料,指使、纵容、协助、伙同他人舞弊的,取消考试工作人员资格、撤销招生工作职务、调离现工作岗位、开除公职等党纪政纪处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甘肃阳光招生 严格核对
(记者杨森)高考招生在即,为了防止出现冒名顶替上大学现象,甘肃省高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阳光招生,同时还要依靠高校的努力。高校在录取过程中要做到严把审核关,不给弄虚作假者留下可操作的空间。
为此记者采访了兰州商学院。据该校招生办公室介绍,在录取过程中,学院招办将对每位新生进行2次严格的信息核对。第一次是在新生报道当天进行现场核对;在新生入校后,再统一组织入学资格复查。核查主要针对招生录取库中的考生信息和考生入校时提供的个人信息是否相符,包括考生的成绩、志愿、照片、身份证、体检结果等。部分新生提供的纸质个人档案,也要全部进行人工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