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过线花4万上本科 记者卧底揭骗局内幕

2010年06月21日 来源:青岛新闻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青岛大学声明

“交几千元当插班生”不靠谱

为了诱惑分数低的考生,王老师还向记者重点推荐青岛大学的插班生。“和统招待遇一样,毕业颁发青岛大学结业证和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的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证 ,可以考公务员研究生。”

“插班生跟试点本科差别大吗?中介费多少?”

“几千元吧。试点本科就是自考,是校外机构跟部分学院合作的,不如插班生好。”

交几千元上青岛大学插班生,这可靠吗?20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青岛大学招生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插班生他们没有,学校已经发布了声明。

随后,记者在该学校网站上看到了声明。里面写道:近期,发现社会上有机构和个人盗用“青岛大学”、“青岛大学××学院”名义或假冒与“青岛大学”、“青岛大学××学院”联合办学的名义,通过纸质媒体、网络媒体进行双证本科、试点本科、国际合作办学、涉外教育培训等虚假宣传,并散发自行印制的各种招生简章,向考生寄发所谓的“入学通知书”或“录取通知书”。这些所谓的“招生简章”和“入学通知书”、“录取通知书”存在着大量违背国家招生政策、我校招生管理规定以及诱骗学生的内容。

青岛大学从未授权或委托任何社会机构 、个人发布联合办学招生广告,相关招生宣传与我校无任何关系,由此产生的各种责任及后果均与青岛大学无关。冒用青岛大学名义发布虚假招生广告、开展欺骗性招生宣传,严重侵犯了我校权益。侵权机构或个人应立即停止侵权活动并消除影响,我校将进一步追查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者手记

花钱上大学的观念得改改

每年高考以后,各地的招生中介忽然就多了起来,分低的学生成了他们的“猎物”。

他们抓住家长急于让孩子上大学的心,言之凿凿地“许诺”,指天为誓地“保证”,热情关切地“服务 ”,很多家长便招架不住,掏出了辛辛苦苦积攒的钱。骗子自称自己跟学校有关系,花点钱可以搞定学校,这些家长多少也存在花钱办事的观念。一旦钱财到手,骗子们总会想出种种办法脱身而去,卷钱走人,溜之大吉。

究其原因,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是多样的。一些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学,甚至上重点大学。去年有不法分子在岛城一所高校校园内租用教室,然后向学生宣称入读的就是这所高校。家长花钱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方知上当受骗: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网络学院等。有的学生更惨,临近毕业才发现没有学籍 ,毕业后国家不承认学历,也不给发就业报到证,只是一个拿钱跟班读的学生,有的上了当、吃了亏,碍于面子,说都不好意思说,后悔莫及,教训十分深刻。

早在5月份山东省招考院便发布了常见的8种诈骗伎俩。其中便提到,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信息,按志愿和分数由计算机来排序投档,任何人为因素都不能影响录取结果。其实不上当也很简单,改改花钱上大学的观念,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凭自己的本事考上理想的大学。(李晨)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