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破冰六年:“小高考”渐成大气候

2009年11月19日 来源:南方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推陈出新打破一考定终生,考生人数翻六倍

  清华大学等五所高校推出“五校联考”,北大、港大、航大联合招生,北大、同济大学接受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进入11月以来,各大名校就纷纷到名牌高中进行宣讲,出台新一年的自主招生政策,逐步拉开了2010年自主招生的序幕。

  浅层的变化是,明年拥有5%招生自主权的高校将从76所增加到80所,对比起2003年带有破冰意味的22所,更是翻了近三倍。而据教育部有关资料显示,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跨入大学门槛的考生6年间翻了6番。

  更深一层看,当“自主招生”从陌生的字眼变成为广大中学、高中学生、高校所熟悉的专有名词时,各高校也不断引爆对一政策的深度演绎。

  在这些推陈出新的政策背后,不仅是一届又一届高三学生们赶考的步履匆匆,更是我国从整齐划一的“齐步走”招生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嬗变。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坊间争议也在不断扩大,但毫无疑问自主招生仍然是作为一个人才观念转变、摆脱基础教育应试倾向的有效途径,并造就了更多的“偏才”、“怪才”通过这一途径挤进了象牙塔。

  自主招生这六年

  从小众参与到大众聚会

  听宣讲会,比较学校、准备简历、填报名表、准备笔试……尽管离2010年的高考只剩下7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广东实验中学的小林已经不得不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名目繁多的自主招生上。

  虽是如此,文科成绩异常突出的小林仍对自主招生心存感激。因为作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之外的补充,自主招生更重视学生的特殊才能。

  据了解,2003年是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破冰之旅”,其设立初衷就是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和采取多元化选拔形式来弥补现行高考制度的不足。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要过报名资料审核、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获得分数“优惠”、参加高考三关,才能进入理想的学校。但举步之初,步子迈得并不大。如中山大学是广东最早试点自主招生的高校。2003年开始,该校开始与广东周边5个省份的20多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合作,“但当时的规模很小,只有80个人。”该校招生办主任龙波说。

  “当时并不是很多中学对这个政策表示理解,认为保送就是保送,考试就是考试,担心参加了高考后‘加分’怎么体现。”该负责人说,但2003年尝过“头啖汤”后,大部分中学都“一目了然”,尤其是示范性高中,从年底开始到次年3月,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到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中。有的学生见面口头禅就是“你报了多少所学校”。“这段期间,很多名牌高中的学生都会陷入一股‘赶考潮’中。”

  今年年初,记者在华师附中也了解到,该校高三年级有个总人数为54人的班,就有50个人报了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华附一位学生说,现在班上已经有很多同学开始忙着写自荐信、找学校盖章、寄材料。

  “可以说,高校的自主招生目前已经比较得到学生的认可,在一种‘不妨一试’的心态下,这个制度已经从当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小众参与的游戏,变成了大众聚会。”该负责人说,有的学生把这称为“小高考”,有的则叫它“练习试”。

  改革“溢出效应”

  高校生源大战从高一开始

  破冰六年来,自主招生力度不断扩大,而高考招生这潭“温水”也逐渐被搅热。

  据了解,在2010年高考自主招生中,教育部将在去年76所自主招生试点院校的基础上,新增四所省属“211工程”大学,它们将主要面向本省进行试点招生。至此,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将达到80所。

  随着2010年高考进入倒计时阶段,自主招生的“生源大战”也早早“开锣”。清华、复旦等学校10月就开始公布各自的自主招生政策。当中最明显的就是报名时间的“提前”: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报名时间,前年是11月20日,去年是11月11日,今年则提前到了11月5日。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也不落后,自主招生的报名时间同样定在11月5日,每个学校都希望能“争先一步”。

  不仅如此,“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学科特长更加突出”的优秀学生被名牌大学盯得更紧了。如北大从高一开始就掌握并跟踪广东几所著名中学的优秀学生资料。每年高考前,直接对这些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工作,游说他们报考北大。

  此外,招生简章中对考生的“要求”也逐步在“扩容”。在刚起步时,一般试点高校是要求考生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但每所试点院校的侧重点都不同。但最近几年,试点院校都增加了“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内容,如“90后”作家蒋方舟和初一过十级的小提琴手张天慈就是获得了60分的降分优惠,走进清华大学的。

  而教育部在改革之初设定的“5%”上限,也不断被捅破。为了让更多“优秀学生”能提早进入高考“绿色通道”,北大、清华、武大、上交大等在早些年就已经突破了“5%”的上限,达到10%左右。而在去年11月,教育部就明确取消自主招生“5%”的人数上限,这使试点高校可以拥有更大的招生自主权,招到更多“个性相符”的学生。

  步子越走越大

  不拘一格选人才观念逐渐推广

  最近,北大推出2010年自主招生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社会上引起一片哗然,被认为是自主招生的重大突破。而在最新的同济大学招生简章中,就明确将首次在上海地区引入“中学校长直荐制”,直荐生他们不参加同济大学组织的文化水平测试,通过专家审核后即可成为该校自主招生对象。步子比“有校长推荐但还需要参加面试的”北大校长推荐制走得更大。

  事实上,为了能让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走进高校,不少高校在“自主招生”上都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如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科大、西安交大、南大就2010年高考自主招生考试提出了“五校联考”。笔试试卷由五校之外的第三方机构命题,成绩优秀者进入五校错开的面试环节,由各自学校进行面试。“绝大多数考生将在本省完成笔试,只需参加一次考试就有机会获得不同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降低了考生在多个大学之间来回奔波应试的成本。”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孟芊介绍说。

  对于考试成绩,五所高校将结合本校特点,制定不同的通用基础测试成绩的使用规则,反映不同学校的选材理念。

  与此类似的,是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香港大学早前公布的自主招生办法,就是“三校联考”:考生可在北京大学和北航两校任一学校提交申请资料,通过初选后,进入笔试。考生只要参加一次考试,就可以申报三所学校的面试资格。

  而在主要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面试环节上,各高校也别出心裁地制定考题,让考生们无需准备也无从准备。“有的学校的面试官里还会有心理学专家,从另一个侧面去考核学生情商、抗挫折商。”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说。

  毋庸置疑,这些越来越创新的招考方式,使经过六年“试水”的自主招生,已经在普通高考之外撕开了一个“口子”,越来越多有着特殊才能的学生不再担心去挤唯总分论的高考独木桥。据统计,2009年通过自主招生途径入读北大、清华的学生已经占两所学校当年全国招生人数的1/3以上。

  “同时,它也使中学能够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个性教学的突出,而不再是千篇一律。”吴颖民说,“我相信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而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人才观念也会最终被推广,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珍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