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将借鉴江苏浙江等省新课改 警惕加分成加负

2009年10月13日 来源:四川新闻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浙江:与高考软挂钩只要求及格

  还有些省市,虽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了高考体系,却并未提出强制性要求,只是鼓励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将其作为参考,在同分情况下鼓励优先录取A等级多的考生。教育圈内将这种方式称为与高考“软挂钩”。

  浙江便是采取这样的模式。但软挂钩的效果可能导致“挂而不钩”。“没办法看这个(学业水平测试)。”杭州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说,“社会不认!他们只认高考成绩!”

  还有一些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表示,学业水平测试按等级划分固然体现了新课程重素质轻分数的特点,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它的成绩是按等级来呈现的,只要到了那个线,管你考99分还是90分,成绩都是A,这就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即使是在同分的情况下,我们也倾向于参看学生的语、数、外单科成绩来录取,对理科生,数学分高的就先录了,文科语文好点的就先录。”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说,“不过,既然教育行政部门出了这个政策,我们还是该支持。所以我们只要求学生水平测试至少及格。”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对这种情况也有所了解。他承认,当前,学业水平测试在浙江高考中的作用主要还是以导向为主,“引导学生尽量不偏科”。

  四川借鉴:

  “会考”门槛别设太高

  “江苏把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要求提得太高了。”成都一位关注新课改的中学校长告诉记者,他对一些省市的高考改革要求进行了研究,其他省市同样要看测试等级,但却没有遭遇江苏这样的混乱,就在于其等级要求定得比较合适。比如,广东和安徽,报考重本或二本都只需要C等以上,这样就保证了绝大部分考生能顺利报考和被录取。“我比较赞同借鉴广东和安徽的做法,既体现了新课改的变化,又顾及了过渡的平稳性。对四川考生来说,因为会考没有进入高考,他们对会考成绩并不太在意,只要及格拿到毕业证就行了。如果一下子把等级要求提得过高,学生和学校都有点难适应。”

  关键词2

  “会考”得A高考加分

  在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不仅是高考录取的硬门槛,还是加分的法宝。2008年,江苏高考规定:“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六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科目测试合格的考生,在划线前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

  优等生没差距次等生压力大

  这一规定引发不少争议。“在高考这种1分就可决定读本科还是专科,上重本还是一般学校的考试中,10分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学生每门课都拼命学,学校也会在测试前加班加点搞强化。对学生来说,负担比课改前重多了。”南京一所中学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一规定将在2010年被调整为“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测试且技术科目测试合格的考生,每1门必修科目成绩达到A级,在划线前加1分计入统考成绩;如4门必修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在划线前奖励1分,即加5分计入统考成绩。”

  江苏省教育厅对此的解释是,选测科目已参加了高考的录取,起到了评测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使考生在高二必修科目测试时即可得到相应的奖励分数,有利于缓解考生在高三时的应考压力。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减轻了压力。

  南京最好的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中一名学生在谈到自己的4A成绩时神情淡漠:“我们学校拿4A的有好几百人呢!”对这类优等生来说,他们与竞争对手仍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成绩稍次一等的学生来说,压力则更为沉重。“本来拼成绩就拼不过南师大的了,加了分就更别提了。”南京大学附属中学一名学生很是焦虑,他的4门必修全是B。

  四川借鉴:

  警惕加分加重学生负担

  四川是否会借鉴江苏,将学业水平测试纳入高考加分范围。成都的校长大都认为要慎重。“在高考1分甩脱1000人的情势下,为了这几分,学校加班加点补课,学生铤而走险作弊的现象多半会抬头。”一位校长这样告诉记者。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