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遭临沂师院高分退档综合素质试水高招录取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临沂师范学院在今年的高招中,退档12名综合素质不适合考生,首开山东省乃至全国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招录取“硬挂钩”之先河。这看似改革的一小步,却有“破冰”意义。
□改革的初衷,一是探索教授专家参与高招录取的可行性;二是探索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录取程序“引领”高中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山东临沂师范学院中文专业今年在招生录取中,12名考生因“综合素质”的原因被退档。一时间,“综合素质评价”一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引发广泛讨论。连日来记者深入采访,解读“高分退档”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台前幕后”。
临沂师院成为“破冰之船”
考查学生分数之外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命中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似乎在一夜之间,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名气大增,各类媒体纷纷聚焦临沂师院。原因就是在今年高考录取中,临沂师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家教授参与高招录取,将12名综合素质不适合的考生做退档处理,首开山东省乃至全国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招录取“硬挂钩”之先河。
一石激起千层浪。临沂师院何以成为“破冰之船”,敢“第一个吃螃蟹”,成为媒体关注的问题之一。
“临沂师院招生录取方式的改革,其实是山东省教育总体改革思路框架内的一个节点。”临沂师院院长韩延明介绍说,学校也希望作一些探索,选拔出全面发展、素质优良的学生。
“改革的初衷,一是探索教授专家参与高招录取的可行性;二是探索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录取程序‘引领’高中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对这项改革探索的思路极为明晰。
“让大学教授参与高考招生录取过程,其实也是高校对高等教育规律的一种‘回归’,是高校落实招生自主权的一种体现。教授专家参与招生录取是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招录取中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录取新生的实质内容,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高中,其意义都是积极的。这项改革探索需要高等学校和高中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山东省教育厅分管招生的副厅长宋承祥说。
临沂师范学院分管招生工作的副院长谢亚非举例说,以前招生部门也按1∶1.2比例投档,但学校都是按高考成绩取前100名,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敢越过排名靠前的考生而录取后面的,这个120%的取档自主权对学校来说没有多少意义。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唯分数”原则,在程序和形式上是公平的,但背后隐藏着另一种不公平,高校是要选拔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只把分数作为优秀生源的唯一标准显然也有失公允。
另一试点院校——山东政法学院分管招生的副院长张卫华则表示,以往录取的个别高分学生,进了大学,发现不适合相应专业学习,对大学的人才培养造成一定困难和浪费。今年第一次吸收专家参与到录取工作中来,考查学生分数之外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命中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山东今年在两所本科高校进行录取方式改革试点,省教育厅也是慎之又慎,为确保公平公正和考生利益不受到侵害,教育招生部门为此专门作出应对预案,包括预留部分招生计划。两所试点院校也认真研究试点专业的特点,作出了详尽的、可操作的录取方案。”宋承祥说。
12名综合素质不适合的考生做退档处理
分数在录取中是首要的,“高分”是相对的,综合素质评价也不是简单的“软评语”
“临沂师院12名‘综合素质评价低’的高分考生遭退档”,这一新闻标题是最近一个时期媒体报道该事件使用频率最高的题目。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题目有两处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语。”临沂师院招办负责人说,高分考生的“高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临沂师院是一所普通的省属本科院校,由于地处沂蒙山腹地,近些年来考生报考的分数段相对稳定,一般不会出现特别突出的“高分”考生。如果招100个学生,投档给学校的120名考生中,第1名和第120名的分数也没有太大的差距。另一个概念是“综合素质评价低”,用“高低”来表达是不准确的。其实,综合素质评价是没有“高与低”、“好与坏”这样的概念的,只是一个“差异”的区别。就是说,学校参照使用的考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不存在对该考生的“优”、“良”、“较差”或“差”这样简单的定性评语的。综合素质评价表包括多方面内容,有些是可以量化或转化为等级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比如在中文专业录取中,更多是关注考生本专业相关的素质评价,也许该考生在中文相关领域的评价不适合,但在理工方面的评价很适合,不能因此认定该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低”。
记者看到学校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表,其中包括考生高中学业考试成绩的等级,在高中选修模块的名称与学分,基础素养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还有一项内容是综合实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据山东招生部门介绍,因综合素质不适合而做退档处理的12名考生,有的因专业服从调剂而被调剂到学校其他专业学习,有的因专业不服从调剂,在本科二志愿时被其他本科院校录取。目前,12名考生都被录取到本科高校学习。
“硬挂钩”打破了高中课程改革的尴尬局面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建立,如果没有高考“动力”的介入将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综合素质评价不再是个‘摆设’了,真的管用了,高中学校就会认真起来,就会用心地做。”临沂师院依据综合素质评价退档考生,这一“信号”在山东高中学校中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令人玩味的“两难推理”:
高中说:你高校在招生录取中不看也不用“综合素质评价”,我干嘛还要费人费力去做,提供给你,也没有多大用处。
高校说:你高中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都是些“应景之作”,没有多少实质内容,没有多少参考价值,我干嘛要看要用?
僵持之下,必然是两败俱伤。谁能迈出第一步则显得尤其可贵。临沂师院“第一个吃螃蟹”,因此而受到关注并赢得不少掌声。
“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这句话被人们俗称“软挂钩”。据了解,全国十余省份开始的高中课程改革,大多有类似的表述,但实际中,综合素质评价只是处于空转状态,并未在高招录取中发挥作用。有专家直言,这种表述只是一种姿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山东2007年之后的两年间,综合素质评价表在高招录取中也未起到实质性作用,高校还是沿用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做法,以分数论高下、定取舍。
“山东决定临沂师院试点,使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招录取中发挥实质性作用,开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探索,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孤立的现象,而是山东素质教育改革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采取的一个能起到引领全局作用并带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也是山东教育改革的必然进程。”有观察家分析说。
“有的高中学校所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明显缺乏严肃性,如有的学生某些评价项目六学期全A,有的六学期全B,有些学生报告里拼凑虚假的痕迹明显存在。”一位高校招生人员告诉记者,对综合素质评价这项工作的开展还有不少高中处于应付状态,有的高中发动老师突击填表,存在着随意性强、缺项漏项等问题。甚至有的高中根本就没有综合素质评价表,高中教育教学依旧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老路。
打破“综合素质评价无用论”成为了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掣肘点。将高考“动力”介入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运用高考指挥棒拉动、带动高中素质教育和高中课程改革。
“高校动起来了,作为高中,我们无法不动起来。学生未来的前途就是我们办学的方向和工作的目标,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就能引领学生走全面发展之路。”一高中校长说。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综合素质评价目的就是打破单纯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学生的办法,促使高中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本报记者 宋全政)
【相关链接】
临沂师范学院在《2009年招生录取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中清楚地标明了录取办法:在第一志愿投档考生中,结合高考成绩和中学综合评价,按专业招生计划择优录取考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1.考生会考成绩等第基本要求:语文、历史达到B级以上;选修I模块中,选修语文模块4个以上、选修学分40分以上。
2.首选:高考语文单科成绩110分及以上,外语成绩90分及以上且高中会考成绩等第语文达到B级及以上,并参考高中选修I模块中语文类选修课程的数量。
3.次选:高考语文单科成绩在[100-110)区间,外语成绩90分及以上且高中会考成绩等第语文达到A级,并参考高中选修I模块中语文类选修课程的数量。
《中国教育报》2009年9月1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