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厅删减高中语数外等学科选修模块

2009年09月08日 来源:青年时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析

因效率不高而不敢过多走班

一所高中分管教务的老师分析说,学校不敢过多进行走班教学,其实主要原因是在上课效率方面上。

“在实施走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碰到不少问题,有一个问题,我们老师每次都一定会谈到,那就是效率问题。”这位老师说,长久以来,走班制度在高考科目中进行得比较少,在非高考科目中,进行得比较多。因为,老师发现走班以后,学校的管理难度很大,老师上课的效率也不如以前。

“我们都认为走班教学是一个大的趋势,它也是课改的标志,只不过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理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位老师说。

自选课受软硬件多因素限制

至于,影响自主选课的因素就要多很多,这位分管教务的老师说:“开课需要硬件、软件多个条件,受学校的场地、师资配备等因素限制,学校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目前还不太现实。”

不过,高中老师普遍表示,一般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不会中途停掉,徐佳同学所说的现象很可能是因轮滑的特殊情况决定的,因为这个课程对天气要求较高。

而且,《通知》下发后,老师们认为,对新高一学生来说,今后自主选课的机会肯定会更多,因为这次规定对高一上的高考科目的选修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要求也有所降低。

相关调整

1 多学科的选修模块有调整

《通知》要求:“根据选修ⅠB模块学术性要求高于选修ⅠA的原则,对语文、英语(论坛)、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等科目的选修ⅠA和选修ⅠB模块作适当调整。”

解读:为更好分层选拔学生

杭州市教研室化学教研员吴思杰分析说:“从学术上来讲,选修IB就是用来选拔优秀学生来设置的,现在调整的内容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变化。”

比如,对于今年入学的新生来说,化学IB里的“化学与生活”就改成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吴老师说:“应该说,‘物质结构与性质’相比起来更具学术性,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它的说理性也更强。”

2 语数外选修模块有删减

“减少统一要求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瘦身”。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等科目各减少一个选修ⅠA模块。删减必修、选修ⅠA和选修ⅠB模块中重复或要求过高的内容,调整教学要求,确保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模块教学任务。”《通知》里申明。

解读:为了减少学生的负担

为什么要进行“瘦身”?杭州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周瑜表示:“教材瘦身归根结底是为了减少学生的负担,以英语为例有两个原因。”

“比如说,英语删除了‘选修9’的内容,一是从应试的角度出发,高考内容与选修9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删除以后对考试没有任何影响。”周瑜说,另一个原因在第一次新课改高考之前就已经暴露出来,“ 上课进度真是非常地赶,在一些非重点学校、农村高中,老师必须一直赶才能勉强讲完选修9,这样做的结果很明显,降低了教学质量,所以我们一直跟老师们表示,不要赶这个进度。”

3 周课时数不得超过34课时

与此同时,《通知》还要求做好教学进度安排,严格控制周课时数。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要根据课程设置调整的要求做好普通高中教学进度安排,学年的周活动总量(周课时数)不得超过34课时。

解读:标准有时也需要变通

“一周34节课?我们学校现在都44节了啊!”高二学生李影觉得,如果真能少上10节课,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不过,李影也有点担心,“课程总是要完成的,该学的还是要学,该考的还是得考,总之,一个学期还是要学完那些东西。课时少了,说不定,就会占用更多的休息时间。”《通知》里规定的周课时数不得超过34课时是否合理?

一所重高的老师透露:“34个课时对高中来说肯定是少了,现在一般学校都是40个课时,新课改的课程上起来本来就比较紧张,不少学校都在赶进度。”

一位负责学校教学管理的高中老师说:“现在学校也尽量在按照按标准来设置课时,但也不排除有一些特殊情况,比方说,文科学生高二上学期的课程特别多,学校可能会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做些调整。”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