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诈骗以“自主招生”为幌 喜欢“宰”熟人
2009年07月01日
来源:南国都市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每年高考后的七八月份是招生骗子最活跃的时期,他们摸透部分考分较低的家长急于送孩子上大学的心理,自称有“熟人”掌握招生计划、学校内部指标等,声称“花点钱,我找人活动,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海口警方提醒,对于非正常渠道的招生行为,一定不能轻信,否则既耽误考生前程,又造成财产损失。
警方介绍,有的招生骗子往往从身边信任自己的熟人抓起,事先言明,办不成事可以退钱,殊不知,他们在办不成事的同时,还有可能耽误考生报考别的学校。
有的招生骗子通过上网或发手机短信联系业务,还有的招生骗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号内。想识别这些骗子其实也容易,对于自己没有报考的院校,可以到学校网页上查询真假。
一部分招生骗子通过混淆普通高招录取和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办学方式行骗。收取家长钱财后,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
事实上,这类辅导班只要注册就能入学,根据不需要骗子“花钱活动”。还有骗子假冒军事院校招生人员,声称能拿到军校“特招指标”,要家长支付指标费。去年一些考生及家长收到了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生招生办公室”等名义寄出的“国防生预录通知书”,并以种种名义索要费用。经海口市公安局证明,这都是不法分子设置的骗局。
还有招生骗子以“自主招生”为幌子骗钱,其实,自主招生有两个条件:一是高考前通过学校组织的测试;二是经学校测试合格后还必须参加高考且成绩达到规定分数线。自主招生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并不是花钱能买到的。